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用好德天獨厚旅游資源 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2025年04月28日11:17 |
小字號

廣西大新縣碩龍鎮德天村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隔河相望,是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所在地。2024年10月,全國首個跨境旅游合作區——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正式運營。近年來,德天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托旅游資源優勢,將景區打造成為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載體。德天村先后獲評“全國旅游重點鄉村”“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等榮譽。

筑牢“兩山”理念,擦亮南疆國門綠水青山底色

德天村作為我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前沿,按照縣委提出的“生態立縣”工作目標,多措並舉保護綠水青山。一是護林增綠。推行“林長制”,組建巡查巡護和綜合執法“兩支隊伍”,森林覆蓋率保持在87%以上。二是護河守清。創新跨境河長制,發動126名船工擔任義務巡河員,開展常態化巡河行動,地表水水質100%達Ⅱ類以上標准。三是村民自治。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改廚改廁工程,環境空氣優良率100%,實現生態保護與民族團結互促共進。各族群眾也在守護綠水青山中,凝聚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發揮“三效共振”,帶動邊民實現增收致富

依托德天瀑布景區和跨境旅游合作區,將自然景觀、民族文化、邊境風情等資源有機整合,發揮三大效應,促進邊境群眾增收致富。一是主動發揮“頭雁”效應,引導黨員帶頭成立廣西大新德天屯旅游服務有限公司,採取“支部+公司+邊民”經營模式,為游客提供竹排觀光、電瓶游覽車、旅館住宿等服務,創造200多個就業崗位,邊民平均月收入達8000元以上,讓越來越多邊民實現家門口自主創業或就業。二是充分發揮協作效應,採取“黨支部+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推進村企合作,擴大升級中越友誼街項目,打造別具一格的邊關文化步行街,通過商鋪出租、銷售越南特產、中越風味餐飲等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60多萬元。三是積極發揮帶動效應,實施“強屯帶弱屯”“先進帶后進”策略,帶動資源相對匱乏的弄隘、逐梅、聯屯等屯共同發展,培訓和聘請部分脫貧戶參與旅游服務,實現了共同富裕路上“不讓一個屯掉隊”“不讓一個民族掉隊”。

深化“三項計劃”,打造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一是融入民俗促交往。在“夜德天”表演中融入高腔詩蕾山歌、壯族“蛙人”故事等元素,2024年景區接待游客233.38萬人次,70%為區外游客,促進各族群眾互動,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架起了一座座民族團結的“連心橋”。二是運營合作促交流。2024年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承辦了跨境旅游合作區嘉年華活動、觀瀑節等系列活動,營造了友好、歡樂的氛圍,促進了兩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自合作區正式運營以來,游客數量日益攀升,截至2025年2月14日,共接待中越旅行團2185個6.62萬人次。三是多元共聚促交融。景區內壯族銅鼓、苗族銀飾等民族符號交融,通過“三月三”、潑水節等活動,打造多元文化展示平台,成為展示中國各族人民文化互鑒、情感共通的鮮活窗口,展示著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蓬勃生機,更成為向越南及其他國家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實踐。(葉清霖)

來源:大新縣碩龍鎮人民政府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