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礦局二七四隊運用AI技術賦能找礦突破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二七四地質隊借助AI技術在桂西地區精准圈定靶區並圈定了礦體。這一成果標志著自治區地礦局首次運用地質專業技術與AI算法相結合的方式,構建起“數據採集—智能分析—精准預測”的新型找礦模式,為地質找礦工作開辟了新路徑。
該隊通過隨機森林算法構建了桂西地區二維沉積型鋁土礦資源預測模型,圈定找礦靶區18處,預測沉積型鋁土礦潛在資源約5.6億噸。近日,在平果市新圩村區域開展鑽探驗証,施工孔深267米,見礦厚度達3.64米,其中,Al₂O₃51.13%,A/S4.68。
沉積型鋁土礦作為廣西新一輪找礦突破工作的重點目標礦種,其成礦位置的准確預測至關重要。傳統找礦方法,如地質體法、單項信息法及綜合信息法等,多基於邏輯和規則進行預測,難以全面反映成礦物質富集的復雜非線性過程。相比之下,AI學習算法能夠處理海量找礦相關証據特征,挖掘已知礦床與証據特征間的非線性關系。自治區地礦局鋁土礦研究團隊基於這一優勢,利用地學大數據,採用隨機森林算法,深入分析賦礦地層、岩相古地理、航磁數據、元素異常及遙感特征等多方面找礦預測要素的空間分布,構建鋁土礦資源預測分類模型,實現了此次桂西沉積型鋁土礦的精准成礦預測。
近年來,自治區地礦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探索地質找礦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與應用。此次通過多源數據融合與AI建模,整合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多維度數據,精准預測出礦體分布,不僅為桂西地區鋁土礦勘查預測工作提供了關鍵依據,也為未來礦產資源勘查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進一步凸顯了AI技術在地質領域的巨大潛力與廣闊應用前景。鑒於地學大數據局部空間結構特征往往含有豐富的找礦信息,目前卷積神經網絡也被應用到找礦預測中來,下一步自治區地礦局也將以此為契機,採用 LeNet、AlexNet、VGG等模型開展廣西重點優勢礦種綜合信息找礦預測研究,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注入科技動能。(張文浩 孟祥侖)
來源:廣西地礦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