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州:智賦茉莉,科技驅動茉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月的橫州,茉莉花田新芽初綻,茶香漸濃。位於校椅鎮的清雷茶業生產基地內,一座2500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正悄然“煥新”——橫州市首家茉莉花茶加工智能數字化生產線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施工現場,工人們忙著調試設備,自動化流水線雛形初現。
橫州市清雷茶業有限公司的智能數字化生產線建設現場。劉婉茜攝
“我們這條數字化生產線預計在今年的五月中下旬可以投入生產,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生產效率的提質增效,同時也能更加穩定地掌控品質標准。”橫州市清雷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大焰介紹。
據了解,該生產線引進了浙江省湖州市賽宏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PLC控制系統,8組AGV智能運輸車構成動態脈絡,將傳統花茶生產的核心工序串聯成自動化閉環,每日可產出10噸成品茶。從鮮花養護、茶坯窨制到篩分包裝,全程採用不落地生產模式,讓茶葉生產不再依賴傳統人工,借助數字化手段讓品質和標准更加穩定。生產線還能夠實時智能調節廠房環境溫度、濕度、含氧量等參數,為茉莉花打造全天候恆定的“呼吸空間”,從而提升茶葉品質。此外,這條生產線還具備生產靈活性,除了茉莉花茶,還能通過調節系統參數生產其他品種茶葉,為企業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樣在距清雷茶業十幾公裡外的健康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內,憶美園(廣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6萬平方米智能園區已完成設備調試,五棟現代化建筑已拔地而起,即將投產。園區內,合計3.3萬平方米的智能車間即將啟動5條“不落地”智能生產線,8千平方米智能冷庫與包裝車間形成產業閉環,年產能預計達1.3萬噸。園區以“生產+研發+體驗”三位一體模式,聚焦茉莉花深加工技術升級。
兩家企業的智能化實踐,是橫州市以新質生產力驅動茉莉花產業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橫州市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增強利用AI技術能力,通過建設“數字茉莉”大棚、AI病虫害識別系統等項目,實現了種植、加工全鏈條數字化。
“數字茉莉”掃碼灌溉系統為農業生產注入新活力。李麗萍攝
走進“數字茉莉”大棚內,智能光照、溫濕度控制系統及監控傳感設備實時運作﹔在中華茉莉園核心區,AI圖像識別技術實現病虫害自動識別、診斷,准確率9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20%……橫州市在種植端推廣病虫害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技術,依托慧雲信息系統調控種植環境,延長花期,讓科技紅利滲透在田間地頭。
“以前給花田澆水不僅要從其他地方運水過來,還要一行一行地人工澆水。現在有了這個系統方便多了,用‘數字茉莉’掃碼就能灌溉花田。”花農雷水平感嘆。日前,廣西慧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數字茉莉”掃碼灌溉系統正式投入使用。隻見中華茉莉園的花田間鋪設了一條條管道,農戶隻需要通過手機中的小程序掃碼付費,即可開閥灌溉,水流便會從管道中均勻澆入田間,為花苗一鍵“解渴”。
系統的投入使用,給愁於用水的花農們帶來了“及時雨”。不僅有效保障基本灌溉需求,還節省了農戶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此外,農戶的用水情況會實時上傳至“數字茉莉”平台,為田間生產管理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持,助力實現更科學高效的農業生產。
該市以科技力量全方位暢通產業脈絡,通過“數字茉莉”全產業鏈服務平台,串聯種植、生產、銷售、物流等環節,利用大數據分析市場供需。依托電商孵化中心培育人才,推動“橫縣茉莉花茶”線上熱銷,2024年全網銷售額48.4億元,同比增長7.3%,活躍網商6581家,帶動1.94萬人創業就業。2024年,橫州市茉莉鮮花價格最高達到84元/公斤,每畝花田每年為花農增收3600元以上,綜合品牌價值達224.13億元。
從智能車間到萬畝花田,橫州茉莉花產業以科技喚醒傳統產業的“數智基因”,鋪就鄉村振興的芬芳之路。(劉婉茜 李麗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