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逐浪絲路電商新藍海,廣西政校企攜手擘畫數字貿易藍圖

何寧
2025年04月27日17:0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職業教育如何鏈接跨境電商?面向東盟各國,廣西以“絲路電商”為紐帶,搭建起了國際產教融合的載體,探索出職教出海的廣西“國商經驗”。

當前,隨著外貿“朋友圈”的不斷擴大,“絲路電商”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新引擎。近年來,廣西商務廳大力發展面向東盟的絲路電商合作,探索和發展政校企電商合作新模式,指導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以“絲路電商”為牽引,依托“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在職業教育和跨境電商領域主動謀劃、積極探索,致力於打通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和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助力“絲路電商”合作走深走實,打造中國—東盟“絲路電商”區域合作樣板。

政校企協同:構建跨境電商人才“共育生態”

打造跨境電商人才“孵化器”,激活電商合作“增長極”。

一季度,我國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發揮融合線上線下、貫通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國內國際優勢,推動擴大內需增量,助力外貿拓內銷,構建普惠共贏全球電商大市場。廣西商務廳正緊抓機遇,以“制度型開放”為引領,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國家的電商合作,為“絲路電商”國際合作注入新內涵。

廣西正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與越南、老撾相關方面發布電商職業、課程標准,推動電商國際合作走深走實。目前,廣西建設的10個中國—東盟技術創新學院和17個現代工匠學院,累計共建專業標准42個、課程標准207個,形成了涵蓋鐵路、農業、電商等領域的標准體系,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有力保障。

數字浪潮之下,廣西商務廳著力打造人才“蓄水池”,為區域內跨境數字貿易提質增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定期開展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外語主播大賽、中國—東盟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尋找千位超級桂主播直播大賽、中國—東盟跨境電商主播大賽等專題活動,吸引跨境電商人才集聚。

此外,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推動跨境電商企業與廣西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廣西跨境電商產教聯盟,實行多主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產教融合:打造跨境電商人才“蓄水池”

絲路電商賦能,人才培養先行。

為推動東盟國家電商人才培養,助力中國與東盟絲路電商發展,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建立“桂海商學院”,與泰國北柳職業學院、泰國中部三區職業教育中心共建桂海商學院的泰國分校,共同開展“學歷教育+社會培訓”,培訓師資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了“會中文、融文化、懂商務、精管理”的東盟國家電子商務人才。

“桂海商坊”越南館揭牌儀式。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桂海商坊”越南館揭牌儀式。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絲路電商”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跨境電商已成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新增長極。為破解企業出海面臨的“本土化運營難、跨境人才缺”等痛點,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以產教融合為突破口,將絲路電商的規則體系、技術標准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企業深度參與東盟市場提供堅實支撐。

助“企”出海方面,為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學校緊密圍繞東盟貿易合作和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需求,成立中國—泰國跨境商務工匠學院,積極服務國際產能和中國“走出去”企業,依托“桂海商坊”助力中資企業與學校通力合作,開展“中文+跨境商務”等技術技能培訓,培訓人數達6000多人次,累計幫助了400家企業,助力絲路企業經濟創收約2億元人民幣。

據悉,該校將以“桂海商坊”平台建設為契機,加強與東盟國家高校、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擴大東盟國家留學生規模,持續開展“中文+跨境商務”技術技能培訓,協助孵化創業人員。通過實現人才鏈、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該校將助力東盟國家特色品牌拓展中國市場,促進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國際化商務人才支撐。

產業協作:共建共享新絲路拓展 “新藍海”

共拓絲路電商新藍海,產業協作升級是關鍵。

在全球數字經濟加速融合的浪潮下,隨著“絲路電商”在全球數字貿易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其已成為中國—東盟深化合作、共享發展機遇的新載體。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緊抓機遇,將“絲路電商”作為產教協同的主戰場,通過整合跨境資源、創新教育模式,為跨境產業協作注入“國商力量”。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現代工匠學院‘兩國雙院’”模式,聯合企業與東盟高校,在泰國和印尼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學院,搭建AI電商賦能平台,助力廣西特色產業拓展東盟市場,同時為東盟國家企業提供市場需求分析、智能客服等解決方案,培養本地化電商人才,推動中國與東盟電商合作。

“沒有人才支撐,數字出海終究是‘空中樓閣’。”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杰英認為,“現代工匠學院‘兩國雙院’”模式不僅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本地化人才支撐,也深化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民心相通與教育合作。

在中國—泰國跨境商務現代工匠學院和中國—印尼跨境電商產業學院的建設中,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AI+人才共育”為核心,聯合三國政府、高校和龍頭企業資源,構建“產需導向、校企協同、跨國共建”的人才培養機制。

劉杰英介紹,現代工匠學院“兩國雙院”模式是一種“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系統性創新工程。學校匯聚院校、企業、電商平台、東盟高校四方資源,構建了集智能選品、精准營銷、智能客服、數據分析、智慧物流於一體的AI電商賦能平台,為中醫藥、香料、水果等特色產業“量身打造”本土化解決方案。

聚焦“絲路電商”發展新機遇,未來,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深化與東盟國家的教育合作和產業協作,以“現代工匠學院”平台為抓手,以AI+數字化為引擎,共建共享可復制、可推廣的“絲路電商”產教融合經驗,為服務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廣西智慧、國商力量。

“絲路電商”雲上大講堂東盟專場活動中,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作案例分享。主辦方供圖

“絲路電商”雲上大講堂東盟專場活動中,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作案例分享。主辦方供圖

近日,由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主辦,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承辦的“絲路電商”雲上大講堂東盟專場活動在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特別設置了中國主流電商平台特點和趨勢、跨境電商運營、案例分享等課程,分享中國電商經驗,助力東盟國家企業和學生提升電商能力,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合作。

此次“絲路電商”雲上大講堂東盟專場活動作為數字時代合作模式的創新樣本,將推動跨境數字資源的雲端互聯互通,生動演繹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理念,為新時代中國—東盟友好合作注入新動能,開啟雙方創新驅動的新篇章。

(責編:韋歡、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