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江州區:人大代表帶來了“及時雨”

“干旱這麼嚴重,地裡的蔗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這可怎麼辦啊!”“久旱無雨,我們老百姓急需水來育秧插秧,請代表們幫我們想想辦法吧!”
近日,崇左市人大代表,馱盧鎮逐盎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進一在代表聯絡站接待群眾時,一撥又一撥的群眾向他們反映旱情可能影響春耕灌溉情況,希望代表們建議鎮村幫助村民抗旱,解決春耕用水問題。
今年以來,江州區降雨偏少,干旱程度持續發展,甘蔗受旱面積持續增加。僅馱盧鎮逐盎村甘蔗受旱面積就達到2.5萬畝,全村甘蔗受旱范圍達到90%。
“群眾的揪心事就是代表的履職日記。”何進一積極向鎮人大主席團匯報,同時在全村開展社區民意調查,成立地頭代表攤,鼓勵大家群策群力,建言獻策抗干旱,同心齊力保蔗收。
“馱盧鎮今年甘蔗種植面積18.5萬畝,靠天吃飯的蔗農達到4.5萬人,大范圍的干旱影響的不單是蔗農的收成,更是全鎮人民的頭等心頭大事,人大代表必須要主動作為,積極履職,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的煩心事。”馱盧鎮人大主席廖應滔說。
廖應滔組成人大代表抗旱服務隊,實地開展抗旱保蔗調研,發現舊年甘蔗雙高基地遺留的儲水池、溝渠等設施設備可幫助抗旱,但雙高灌溉設備損壞,無人管理,維修難度大,成本高。針對調研情況,人大代表向鎮黨委、鎮政府提出了代表抗旱建議,通過“糖企扶持維修雙高設備+經營者出資供水+蔗農聯合用水”的新模式,成功維修了現有“雙高”灌溉設施設備,把管道鋪設到了田間地頭,把水大面積、統一灌溉到了甘蔗地頭裡,馱盧鎮最終走出一條糖企、經營者、蔗農“三贏”的抗旱保蔗新路子。
在人大主席團的引領下,何進一為積極推進人大建議實施,積極走訪糖企,與糖企共聯共促共融,同時聯合本村致富能人、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等群體組織積極加入到抗旱保蔗隊伍中來。
目前逐盎村共投入20萬元對甘蔗地頭的蓄水池、水管等雙高灌溉設備進行維修,灌溉供水量達到10萬噸,灌溉面積達到1.5萬畝,減少受旱面積70%。
目前馱盧鎮已完成打井、修建取水點、維修蓄水池等供水設施168個,新建社會化供水模式點10個,覆蓋甘蔗地面積6.89萬畝,儲水灌水的設施的完好順利地將左江水引流到了甘蔗地頭裡,給甘蔗來了一場“及時水”。
“全鎮深入開展抗旱保蔗后,能有效挽回甘蔗畝產1-2噸的減產損失。”廖應滔說。(陸華勇 劉海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