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德保:科技養蠶 共育富民新答卷

2025年04月07日10:4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培育至階段三可出售的小蠶。黃麗電攝

培育至階段三可出售的小蠶。黃麗電攝

走進德保縣燕峒鄉星聯蠶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標准化小蠶共育中心,一排排整齊的蠶架上,白胖的小蠶在新鮮桑葉間緩緩蠕動,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消毒、投喂、分揀作業。“通過‘小蠶共育’技術,我們實現了標准化生產,小蠶成活率從過去的不足80%提升到95%以上。”公司負責人柏楊介紹。這一技術的突破,不僅讓傳統蠶桑產業煥發新生機,更成為帶動群眾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培育室內通過設備進行保溫、控濕、消毒。黃麗電攝

培育室內通過設備進行保溫、控濕、消毒。黃麗電攝

科技賦能:標准化生產破解養殖難題

德保縣地處桂西南山區,氣候溫潤,桑樹種植歷史悠久,但傳統分散養殖模式長期存在成活率低、品質不穩定等問題。星聯蠶業創新推行的“小蠶共育”技術,通過統一消毒、統一喂養、統一管理的“三統一”模式,建立起科學化、規范化的養殖體系。共育中心配備恆溫恆濕設備、自動+人工的消毒系統,並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將蠶苗養殖劃分為三個階段,每階段精准控制溫濕度與喂養頻次,僅15天即可完成小蠶培育周期。目前,基地年育苗能力達900張,除滿足本地需求外,還輻射靖西、天等等周邊縣市,據統計,年均共育苗7000余張,實現產值約140萬元。

養蠶基地全貌。劉新榮攝

養蠶基地全貌。劉新榮攝

產業延伸:小蠶苗撬動大市場

“過去蠶農自行育苗風險高、成本大,現在從我們這裡購買優質蠶苗,養殖周期縮短7天,每張蠶繭產量還能增加10斤。”柏楊算起經濟賬時,眼中透著自豪。依托“企業+共育中心+農戶”模式,星聯蠶業構建起從育苗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培育成熟的小蠶通過技術處理保質保量,24小時內即可送達本地農戶及周邊天等縣、靖西市等有需求客戶手中,更借助電商平台將業務拓展至四川、福建等傳統蠶桑大省。據統計,企業每年通過快遞發出的蠶苗超2000單,帶動產業鏈上下游20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2萬元。

對出售的小蠶進行分揀包裝。黃麗電攝

對出售的小蠶進行分揀包裝。黃麗電攝

聯農帶農:家門口就業促振興

在共育中心務工的燕峒鄉脫貧戶黃小燕,邊麻利地分揀蠶苗邊笑著說:“這裡工作環境好,每月能掙3000多元,還能照顧家裡老人孩子。”像她這樣的本地務工人員共有11人,其中7人為脫貧戶。企業還通過免費技術培訓、保底價收購等方式,引導周邊30余戶村民發展桑園種植,形成“育苗—養蠶—收繭”的良性循環。近年來,燕峒鄉桑園面積擴大至800畝,蠶繭銷售額突破500萬元,蠶桑產業真正成為強村富民的“綠色銀行”。

如今,德保縣正以星聯蠶業為示范點,加快構建“標准化共育+智慧化養殖+品牌化營銷”的現代蠶業體系。德保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桑蠶產業與鄉村旅游、文化體驗深度融合,讓傳承千年的“絲路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綻放新光彩。(盤京 劉新榮)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