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稅”力量助力小衣架“乘風破浪”闖世界

衣之霓裳,架於棟梁。一個小小的衣架,看似毫不起眼,卻讓一個不沿海、不靠邊的廣西桂北小城——荔浦市走出了一條世界衣架“荔浦制造”的向海圖強開放發展之路。
桂林市荔浦市積極將衣架家居產業作為荔浦融入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區域產業名片”,不斷刷新荔浦“中國衣架之都”金字招牌。在這期間,稅務部門高效優質的服務,及時落地的稅費支持政策,為衣架家居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稅惠賦能,點燃創新引擎
荔浦衣架產業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30多年的創新發展,已經成長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大產業。當地衣架企業積極探索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技術,謀求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30多年前,我們生產20萬根衣架要一年時間,現在通過自動化制造隻需要一天!”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覃元高說。
為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荔浦市稅務局利用“線上+線下”模式雙向發力,線上通過稅企互動平台、稅企微信群等方式及時解答企業遇到的難題,線下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稅企座談會等方式精准速遞稅費優惠政策,讓稅費優惠“紅利賬單”變成企業的“研發清單”。
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覃元高表示,“從手工制造到半機械化,再到自動化制造,每一次的創新升級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我們企業近兩年共投入研發費用1400余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405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讓我們更有信心進行創新研發,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稅惠賦能,暢通產業鏈條
憑借對技術創新的不懈探索和對產品的嚴苛把控,荔浦衣架終於成為衣架行業標杆,起草制定了木制、竹制、布藝、浸塑、鋁合金、植絨、橡塑、木塑等八大衣架系列產品國家輕工行業標准,突破了衣架產品由荔浦生產到“荔浦制造”。
成為行業標准制定者后,荔浦衣架產業的經濟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強。荔浦市依托行業龍頭企業,不斷吸引集聚上下游配套企業,構建涵蓋8大配套產業、200多家配套企業、3000多個特色產品的衣架家居產業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集群。
為促進衣架產業鏈創新發展,荔浦市稅務局積極作為,打出系列“組合拳”。一方面,精准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小微企業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減輕企業負擔,釋放發展活力。另一方面,加強稅收數據分析,深挖數據價值,精准對接產業鏈供需,為企業牽線搭橋,助力企業打通堵點、暢通循環,全方位護航產業鏈穩健前行 。
稅惠賦能,增強出海動力
走進桂林華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一片忙碌有序的景象。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工序,切割、組裝、挂鉤烤漆、貼簽打包裝箱等工序一氣呵成,每條生產線都開足馬力,衣架源源不斷地產出。
“2024年企業生產衣架1.05億支,產品出口到歐洲、美洲等地,佔主營收入的75.2%。稅務部門主動上門提供個性化稅收輔導,幫助我們熟悉有關出口規定,手把手輔導我們計算退稅金額,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真金白銀的稅收支持。”桂林華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葉燕菊表示,政策落地,資金落袋,是企業加速發展的底氣。2024年,華海企業累計享受出口退稅1460萬元,加快了企業的資金回籠速度和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了企業“出海”信心。
目前,荔浦市衣架生產企業達33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37家,生產特色產品3000多個,年產量超40億隻。產品80%以上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產量和出口量均佔全國市場份額約70%以上,年出口交貨值超50億元。現在,全中國家庭裡每10個衣架就有7個是荔浦制造,荔浦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衣架之都”。
桂林市稅務局將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走訪調研+精細服務”工作模式,打通稅惠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裡”,讓稅惠紅利成為地方產業發展的“源泉動力”。(李妮媚、於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