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保春耕 氣象服務到田間
——凌雲縣氣象局多措並舉護航春季農業生產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眼下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凌雲縣氣象局立足部門職能,主動作為,以“氣象+”服務模式精准對接農業生產需求,打通氣象服務“最后一公裡”,為全縣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朝裡鄉人工影響天氣標准化作業站。凌雲縣氣象局供圖
精准預報護航春耕“黃金期”。“春耕期間天氣多變,我們通過加密監測、提前研判、及時服務,確保預報預警信息准確及時。”凌雲縣氣象台台長陳林介紹。針對春季低溫陰雨、強對流天氣多發特點,該局加密天氣會商頻次,依托智能網格預報平台,及時向農業部門、鄉鎮及種植戶推送預報預警信息,重點提示倒春寒、暴雨、大風、冰雹等對春播、育苗的影響。今年以來,已累計發布春耕專題服務產品16期,通過短信、微信等渠道發送霜凍、雷雨大風、冰雹等預警信息4萬余條次,覆蓋全縣8個鄉鎮、110個行政村。
玉洪鄉江更村智能化自動氣象站。凌雲縣氣象局供圖
直通式服務解農戶之憂。“多虧氣象局提醒,我們搶在降雨前完成了茶苗移栽!”加尤鎮下傘村茶農張建國說。針對凌雲縣茶葉、桑蠶、水稻、煙葉等特色產業,氣象局聯合農業農村局組建“黨員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點對點”服務。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農戶利用“廣西氣象”APP查看實時墒情、溫度數據,並結合作物生長周期提出防災建議。目前,服務隊已走訪種植大戶、合作社60余家,發放《氣象災害防御手冊》2000余份,協助解決灌溉、覆膜等實際問題40余個。
工作人員正在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凌雲縣氣象局供圖
科技賦能提升防災能力。在平懷村現代農業示范區,新安裝的桑蠶產業和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站正實時回傳數據。氣象局依托物聯網技術,在全縣布設12套智能化自動氣象監測設備,動態監測風速風向、濕度、溫度、雨量等指標,通過數據分析生成作物適宜播種期預報。此外,強化上下聯動,與上級部門聯合開展春旱風險評估,利用衛星遙感監測信息分析研判,抓住有利時機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入春以來,已成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4次,有效緩解3.6萬畝農田旱情。
黨建領航織密服務網絡。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凌雲縣氣象局黨支部與各村黨支部建立聯動機制,設立“氣象信息員”崗位,組織鄉鎮干部、駐村工作隊員參與氣象防災培訓。同步開通“春耕服務熱線”,安排黨員業務骨干24小時值守,確保農戶隨時咨詢天氣對農事的影響。“氣象信息現在成了我們種地的‘指南針’!”沙裡瑤族鄉種糧大戶黃明華感慨道。
農業穩,天下安。凌雲縣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緊盯春耕生產全鏈條需求,持續優化服務舉措,以更精細化的氣象保障助力鄉村振興,讓科技服務的春風吹拂希望的田野。(楊少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