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傳薪火 民族團結向未來
——2025年柳州市教育系統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儀式暨柳江區非遺傳承展示活動舉辦

活動現場。周寧攝
3月27日上午,以“文化育人傳薪火 民族團結向未來”為主題的2025年柳州市教育系統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儀式暨柳江區非遺傳承展示活動在柳州市柳江中學(岜公塘校區)順利舉行。
柳州市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成員楊立永出席活動並致辭,市民宗委、團市委、柳江區委宣傳部、柳江區文體廣旅局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各縣、區教育局分管領導及業務科室負責人,各局屬高中段學校分管領導及業務部門負責同志,柳江區非遺傳承人以及柳江中學的師生代表一同參加活動。
楊立永在講話中表示,今年“廣西三月三”期間,全市教育系統將以“文化育人傳薪火 民族團結向未來”為主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系列活動,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各縣區、各學校要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按照有利於增強各族師生對中華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要求,組織系列活動,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社會氛圍﹔要組織學校師生開展好“六個一”活動,讓全市各族師生共同感受節日的歡樂,共同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潤物細無聲地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要把傳統民族文化活動與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和教材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落實到課程思政實施中。
彩蛋蛋籠編制。周寧攝
啟動儀式上,由學校師生和柳江區非遺傳承人帶來的高杆獅表演、非遺舞蹈、侗族大歌、五禽戲等精彩節目讓活動現場的氣氛熱烈而歡快,讓現場觀眾“沉浸式”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活動現場還為柳江區非遺傳承先進個人、非遺傳承積極分子頒獎。
啟動儀式結束后,參會嘉賓分組觀摩並體驗柳江中學“柳園識遺 匠心守藝”“大思政課”實踐課程。體育場上,拋繡球的拋物線軌跡成為物理教師講解力學原理的鮮活案例﹔食堂裡,師生們體驗舂糍粑、釀米酒,化學教師現場解析發酵反應的奧秘﹔藝術教室內,扎染中的圖案設計融匯歷史學科的文明解讀。活動中,不同民族的學生互相交流繡球、竹編以及青團的制作技藝的場景屢見不鮮,尤其是板鞋競速、跳竹竿舞、繡球接力等項目,更是讓學生在協作中深刻理解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豐富內涵。這種“做中學”的模式,讓書本知識在民族文化載體中變得更加生動可感。
“我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將民族團結教育進步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同學們的心中播撒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讓文化自信的薪火代代相傳,共同繪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壯美畫卷。”柳州市柳江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曹遠卿表示。
竹竿舞。騰飛悅攝
在“我和非遺的故事”青春思政課現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壯族搶花炮)代表性傳承人韋凱旋,和師生分享自己與花炮結緣,以花炮為媒,促民族交融的故事。
近年來,柳州市教育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構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中小學德育、高校思政課相互融合的課程體系,遵循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原則,探索創新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方式,強化教育引導、氛圍熏陶、實踐養成,構建課堂教學、教育實踐、校園文化建設多維一體的育人平台,實現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化,持續推進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校園相關工作。(陸麗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