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月3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等多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及“白求恩獎章”獲得者的決定》,其中,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大樓。醫院供圖
聚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持續加強黨對醫院的全面領導,不斷健全黨對醫院的領導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以培育創建第二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標杆院系”、鞏固拓展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創建成果等為抓手強化黨建引領,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關於醫療衛生的方針政策,立足醫院發展定位和廣西在中國—東盟國際合作中的區位優勢,深入推進醫院綜合改革,在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做出突出貢獻。
醫院榮獲“全國公立醫院黨建示范醫院”稱號,順利通過首批新時代廣西醫科大學黨建工作“標杆院系”驗收,兒科第二黨支部、全科醫學科黨支部分別入選全國高校、廣西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等稱號。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醫院供圖
聚力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堅持以人民健康為懷,多舉措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緩解群眾看病就醫難題,連續4年在“國考”中等級均為A+,居廣西第一。其中,2023年國家績效監測考核排名全國前10%,考核層級為省級及以上醫院的A+,CMI值(體現疾病疑難復雜程度指標的病例組合指數)為1.42。
以醫療質量提升增強患者安全感。醫院積極推進“大質控”體系建設,出台《醫務人員醫療質量與安全年度積分考評管理辦法》等制度壓實醫療質量考評責任。優化臨床路徑—臨床藥徑—臨床耗材徑及臨床護理路徑,進一步提升醫療環節質量。以模式創新提升服務效率。醫院通過設立一體化診治中心、開設日間手術中心、推行“互聯網+護理”服務等新服務模式極大提升服務效率。以人工智能+賦能醫療服務效能提升。2025年初,醫院最新上線國內首個依托醫療專科大語言模型技術研發的、醫院自有知識產權的泌尿外科AI醫生。AI醫生能快速分析患者的病情,為醫生提供輔助診療決策建議,提升診斷的准確性和效率。未來,醫院將繼續加大在AI技術領域的投入和研發,推動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和升級。
聚力建設區域性國際醫療中心
醫院以建設中國—東盟區域性國際醫療中心為目標,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四位一體”跨境醫療合作平台為抓手大力構建中國—東盟國際醫療衛生合作新生態,在搭建跨境醫療服務平台、建立服務機制上,在服務中國—東盟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中走在了前列。
一是推進中國—東盟醫療保健合作中心(廣西)項目,該項目預計今年投入使用。二是建設並於2020年10月發布了中國—東盟跨境醫療合作平台,該平台是連接線下實體和線上平台的服務中台,可提供多國語言版APP,為東盟國家合作醫院的醫生、患者提供遠程會診、影像診斷、手術示教、教育培訓、學術交流等技術支持。三是建設中國—東盟遠程醫療中心。該中心通過連接遠程會診設備實現院外、境外患者遠程診治,目前已與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7家東盟醫療機構建立了遠程診療試點。四是建設中國—東盟跨境醫療合作創新平台,該平台聚焦區域臨床重點難題的“科技攻關-轉化-應用-培訓”,致力於建設中國—東盟高發疾病國際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醫療創新成果轉化中心、醫學人才臨床技能模擬培訓中心“三大中心”。同時,醫院在助推中國—東盟國際醫療衛生合作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聚力承擔社會責任
醫院積極發揮自身醫學技術優勢和特色,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深入落實醫改要求,以醫聯體、“組團式”幫扶、自治區級區域醫療中心為載體大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3年與河池市人民醫院、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建設自治區級區域醫療中心,以醫聯體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為主渠道、以黨支部、統一戰線深入基層開展形式多樣的“送健康”活動為主要方式開展健康幫扶活動,醫院“黨建+健康扶貧”黨建品牌獲得廣西高校黨建示范品牌。
新征程上,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將賡續前行,繼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科技創新賦能醫療服務提質增效,用醫者仁心譜寫健康廣西、健康中國新篇章,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藍飛燕 羅明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