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飛歌(山河志)

唱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婉轉的歌聲叫醒了八桂大地。“三月三”來了,到處草長鶯飛。壯鄉瑤寨、仫佬山鄉、毛南村落,歌聲此起彼伏,舞蹈搖曳生姿。大家載歌載舞,擁抱這隆重的節日。
一個有歌的地方,必定是個不俗的地方。毛南族是一個愛唱歌的民族,毛南山歌更是豐富多樣,有“比”“歡”“排見”等,“比”是情歌對唱,“歡”是儀式歌,“排見”是敘事長歌。山歌就像山上的儂索花,一簇一簇地開。
一
“三月三”,一個歌的節日來了。壯族老同(指“老朋友”)拎著一壺醇香的米酒,揣著一肚子的山歌,興沖沖串門來了,串進鄰居的家。
“今天客人到毛南/男女老少喜開顏/我們歡歌打祥鼓/朋友情誼傳千年/柳浪咧/咧浪柳/柳柳浪咧咧浪柳/都柳搭都咧/五湖四海來相會/兄弟姐妹心相印/客人一路多辛苦/唱首山歌來歡迎。”(《毛南族迎客歌》)毛南族老同趕緊迎上去,唱起嘹亮的山歌,兩人熱情地對起歌來。
農歷三月三這個時候,萬物生長,不只是壯鄉,毛南村寨也長出歌聲:小河邊,山坡上,到處流淌著動聽的歌謠。多情的年輕人,身著漂亮的衣服,跑到燦爛的桃花樹下,讓肆意飛揚的桃花成為情感的見証。有了樹的依靠,就有了相約的標志,唱一整天的歌也不夠,唱落太陽,唱出月亮,唱醒每一顆星星。
“今天街上買花帽/買頂回來給妹戴/長遠相好不分手/永世共做好夫妻/一頂花帽輕盈盈/千根竹篾繞郎心/墨竹編起情思久/金竹織出長依依/初六下南去趕街/東邊落雨西邊晴/竹帽雖小擋風雨/永世不變是妹心。”(《買頂花帽給妹戴》)這是多麼美妙的寓意呀!一位美麗的姑娘站在艷麗的桃花樹下,痴痴望著河對岸的情哥。情哥准備過來趕圩買一頂花竹帽,花竹帽是千根萬根竹篾編成的,像絲絲縷縷的情意。花竹帽雖然小,卻能保護情妹的心。
小圩裡,三五成群的男青年,揚起脖子,放開嗓子,讓聲音更加圓潤嘹亮,把對方的目光吸引過來。女孩子也不甘示弱,清清嗓子,撩動長發,一句一句地接過來,帶著些許嗔怪,帶著些愛意,聲聲入耳,讓對方哈哈大笑。有雄渾粗獷的歌聲,有婉轉流利的歌聲,高的低的強的弱的,到處回蕩,匯成歌的海洋。在旁看熱鬧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渴望融入歌海成為一朵浪花。
毛南姑娘頭戴一頂精致的花竹帽,抿著嘴笑,含情脈脈,那灼人的目光燒紅了對方的臉。在毛南山鄉,花竹帽又是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這花竹帽是精選深山裡的墨竹和沙竹分層編織而成的。人們把竹子削成又薄又細的竹篾,握在手中猶如一條絲滑的竹線。帽面光滑,雨透不入光透不進。這種帽不管雨天晴天,毛南人都喜歡戴。烈日炎炎,頭戴花竹帽,猶如在林蔭下般清涼﹔雨天戴花竹帽,雨點在帽面上不停地敲擊,仿佛一首樂曲。戴上一頂花竹帽,就擁有了毛南人的萬種風情。
唱完了愛情,唱勞動,毛南的山歌唱不完。“正月同雙去揀柴/有意同雙嘆一排/雙在面前帶刀去/我在后面穿草鞋/真是好/一刀砍斷兩根柴。”(《十二月送雙歌》)“雙”即男女成雙成對,后用於昵稱雙方中的一方。“有意同雙嘆一排”說的是,有跟對方成雙成對的想法,但目前隻能嘆息。這首歌是仫佬族、毛南族共唱的一首歌。
二
現在歌聲飛到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柳浪咧小鎮。這個小鎮是全縣大山裡的少數民族搬遷過來的新家,有毛南、苗、瑤、壯等民族,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逢年過節,大家總是聚在一起,共同慶祝各個民族的節日。“三月三”這天,廣場上激情開唱,各民族的歌手、樂隊輪番登台,將民族音樂和現代音樂結合起來,奉上一場精彩的聲音盛宴。有毛南族歌謠,還有爵士、搖滾、民謠、電子等各種風格的音樂,都在這裡交織碰撞。《夜空中最亮的星》《歡迎你到毛南來》等歌曲,唱出了經典與潮流的不同風味,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觀眾不停揮舞手中閃閃發光的熒光棒,跟隨節奏歡呼、跳躍、吶喊,盡情享受這場音樂狂歡。
精彩的服裝秀在進行。毛南族服裝的布料都是土布,因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老林裡,交通不便,隻能自己種些棉花。待棉花成熟了摘回家,自己抽絲紡紗,然后用土制的織布機織成布,再將布浸泡到用植物搗成的染料裡染色。毛南族服裝多為青色和黑色,較為朴素,也很耐看。現在毛南族人跟外面的聯系越來越多,衣服顏色也五彩繽紛了。
傳統的毛南族服裝是藍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對襟衫。男的衣服扣子有五顆,領扣一顆,右襟三顆,和領扣垂直相對,肚臍位置還有一顆,衣服底端開襟。衣服口袋縫在右衣襟裡,便於保藏一些珍貴的東西。女裝最大的特點是鑲有三道黃色花邊的右開襟上衣和滾邊褲子,多用青色或藍色的布料,配上銀飾和頂卡花,端庄秀麗,朴素大方。姑娘們還系上一小塊長方形的圍腰,上邊繡著美麗的花紋圖案。衣料的顏色配上銀飾手鐲,藍白相襯。
三
“三月三”怎能少了毛南族的體育競技項目“同頂”?同頂比賽是最能表現力量的。這個比賽來自田間地頭,人們耙著田,挑著肥,忙得不亦樂乎。累了,想歇一口氣,玩什麼游戲排遣勞動的單調呢?勞動嘛,就是比比力氣。於是幾個年輕人拿起扁擔互相推著,誰被推動了,說明誰的力氣不夠大,就算輸了。漸漸地,這游戲變成了毛南族節日慶祝的一個固定競技項目,把毛南族百姓祈求身強體壯的願望表達了出來。
比賽很簡單。人群中間站著兩組年輕人,個個健壯結實,虎氣騰騰。兩組中間橫著一根小腿那麼粗的竹杠,杠上挂著一條纖細的麻繩,麻繩的一端綁著一塊小石頭,直直地垂下來。
兩邊的人馬都准備好了,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聚精會神地看著裁判。雙方先是各出場一個人,把那竹杠頂到自己的肚臍眼處,兩手緊握,然后等著裁判發號施令。裁判一看雙方都准備好了,長長地叫了一聲:“預備——開始!”話音剛落,哨聲一響,雙方就開始使勁了。握緊的手和腹部一起用力,兩人互不相讓,像是拔河一樣,中間的那根繩子移來移去。頂著竹杠的兩個人額頭上冒出汗來,也顧不上擦一擦,還在那裡僵持著。
突然,另一方趁機用力爆發,迅速將那根繩子推移過中線,贏了。在場的觀眾熱烈地歡呼起來,祝賀得勝者。輸了的一方則有點不服氣,聚在一起商量著下一個怎麼對付。場面是那麼的熱鬧激烈,充滿著勞動的趣味。
四
盡情地唱呀,跳呀!小鎮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唱歌口渴了,掬一捧水喝吧!毛南山鄉處處是山泉淙淙,井水明澈,這些水是地下冒出來的,清澈甘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桶裝的礦泉水源源不斷流向山外,流向都市。
最后擺起長桌宴,盛滿百家飯,讓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暢享節日的快樂。這些飯菜匯聚了來自不同民族的美味佳肴。
香豬是壯族兄弟喜歡的。最好吃的做法莫過於白切。宰殺香豬,放血,刮毛,然后找來一堆枯黃的禾草(別的草是不行的),將豬表皮燒成金黃色,開膛破肚,洗淨,放入鍋裡煮,再放入五六片檸檬葉,熟后切成塊。調料最重要,不能馬虎,找些酸醋,剁細馬蹄香(魚腥草),最好還能加上些餅干,加好鹽,攪勻。吃的時候將一塊白嫩的肉蘸入料碗裡,送進嘴裡,滿口香甜,忍不住一塊接著一塊吃,肥而不膩。
牛肉是毛南族同胞做的。牛肉新鮮,層次分明,一層瘦肉夾著一層肥肉,紅黃相間,肉質飽滿,手指輕輕一摁,指頭絕不沾水。如此鮮嫩的牛肉,本身就很香,不講究什麼上等配料,隻需找幾片生姜,切成細條,加點鹽,往燒得旺旺的鍋上一炒,滋滋有聲,不消幾分鐘,一盆香噴噴、熱騰騰的牛肉便擺在你眼前。下酒送飯,味道沒的說。
酒是苗族同胞釀的。他們“山崗窖酒”的原料是深山老林裡生長著的糯米。勤勞的山民們採擷珍貴的中草藥,磨成藥曲,遵循代代相傳的手藝釀造糯米酒。把酒裝入壇裡,深埋地下數年,逢重大喜事才開壇暢飲。那酒壇一開,香氣四溢。倒入杯中,那酒瓊漿玉液般晶瑩清透,抿入口中,甜味綿綿,豐滿醇厚,又略帶些辛辣味,刺激了你的食欲。這種酒因為融入了多種氨基酸,別有一番滋味。
喝了酒,歌又在胸中蕩漾,對歌開始了。三月三,來毛南,歌喜歡你,美食纏住你!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4月3日第7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