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5G+智慧農業新標杆
中國電信助力百色高標准農田春耕跑出“科技加速度”

春耕時節,在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江鳳村的高標准農田裡,科技元素成為新亮點。中國電信百色分公司與右江區農業農村局攜手打造的智慧農場項目,通過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傳統農業注入智慧基因,推動春耕生產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科技賦能,構建現代農業新體系
該項目以“數字大腦+智能終端”為核心架構,構建起覆蓋農業生產全周期的智能管理系統。系統集成智慧農業平台、田間小型氣象站、土壤墒情監測儀、地塊管理、虫情測報儀、孢子分析儀、實時苗情監控、智慧大屏、智能閘閥、園區全視角監控等10余類智能設備,形成“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地理信息系統(GIS)實時顯示500余畝示范田的地塊分布、設備狀態,實現農情數據採集、分析、決策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真正實現“一平台統籌、多終端聯動、全流程可控”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
電信員工向用戶介紹智能設備使用方法及主要功能。潘旖婧攝
智慧春耕,破解傳統生產難題
面對今年春耕大考,智慧農業系統交出亮眼答卷:依托北斗定位系統,精准播種機作業精度達到厘米級,配合土壤墒情儀的五層深度監測數據,播種深度誤差控制在±1厘米內﹔智能灌溉系統通過手機APP遠程調控水渠閘閥,結合氣象預報數據,實現按需供水,示范區灌溉用水節約35%﹔虫情測報站運用圖像識別技術,可自動分類統計8大類常見虫害,孢子捕捉儀提前14天預警稻瘟病等病害風險,指導農戶精准施藥,農藥使用量同比下降22%。
中國電信江鳳村智慧農業平台培訓使用會。潘旖婧攝
“現在打開手機就能看到田裡情況,系統還會推送施肥、除草的提醒。”惠達科技公司技術人員馮安東正在向用戶展示智慧農業APP。
在稻田旁邊的田間智能設備格外醒目。“這是田間‘數字哨兵’,配備的紅外攝像頭能24小時捕捉作物長勢,AI算法可自動分析缺苗、黃化等7類異常情況。”據中國電信百色分公司項目技術負責人農德祥介紹,系統已建立水稻生長模型數據庫,可對7項關鍵指標進行智能診斷。
電信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實地教學。潘旖婧攝
創新驅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據測算,該智慧農業系統將使示范區水稻畝均增產12%,生產成本降低18%,帶動農戶人均增收1500元。通過水肥精准調控,氮磷排放量減少20%,助力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中國電信百色分公司政企業務交付運營中心總經理韋江輝表示,該公司將持續深化“平台+設備+服務”模式,打造百色市智慧農業生態圈,推動智慧農業向種苗培育、電商銷售等環節延伸,堅持結合“以農帶旅、以旅促農”的發展思路。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百色電信計劃未來三年推廣該模式至2400畝農田,培訓農戶300人次,讓數字技術真正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引擎。(農德祥 潘旖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