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大化:移風易俗帶來鄉村文明新風

2025年04月02日15:24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大化文明鄉風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推進會會場。大化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化文明鄉風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推進會會場。大化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貫徹落實決策部署,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注入精神動力。”3月25日,大化瑤族自治縣委員會宣傳部部長韋莉樺在文明鄉風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推進會上如此強調。此次會議通過現場觀摩與學習交流相結合的形式,致力於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讓文明新風吹遍大化瑤鄉。

據了解,大化瑤族自治縣積極響應自治區“五個統一”工作法,推出33個試點村和15個試點屯。秉持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以完善村規民約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探索出“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共建共享”的移風易俗新路子,實現了村容村貌與群眾精神風貌的顯著提升。​

會議期間,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組織各鄉鎮黨委宣傳委員,前往大化鎮古感社區紅河屯、共和鄉古喬村喬排屯等試點觀摩學習。板升鄉黨委宣傳委員蒙崢感慨:“這次觀摩讓我們收獲頗豐。回去后,板升鄉將結合本地實際,持續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廣泛參與,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貢川鄉在清坡村坡線屯和什隴村岩門屯率先開展“五個統一”試點工作,通過舉辦“講奉獻、講誠信、講守法、講文明”“除陋習 樹新風”“整治高價彩禮”等活動,採用“講、學、唱、傳、訪”等多元化宣傳方式,將移風易俗的理念傳遞到每家每戶。什隴村岩門屯村民蘇宏基對此贊不絕口:“‘五個統一’工作法的規定,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大家都特別滿意。”​

同時,大化貢川鄉清坡村坡亭片紅白理事會理事長韋號謀介紹:“今年,縣裡將坡亭小學被改造為紅白事集中辦理中心,村裡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了《坡亭片婚喪喜慶事宜操辦標准》,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崇尚科學、文明節儉。”

在共和鄉古喬村喬排屯,原本的倉庫及晒谷場被改造成紅白事辦理中心。村民們自籌資金購置餐具、桌凳,不僅節省了租賃成本,還方便了日常使用。此外,屯裡組建了籃球隊、文藝隊,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共和鄉黨委書記何木秀介紹:“在移風易俗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群眾為主體,尊重群眾意願,通過引導群眾完善村規民約,不斷提升群眾自治水平。”​

大化鎮、共和鄉、貢川鄉的成功實踐表明,利用閑置土地設立操辦點、成立理事會、修訂村規民約,以及宣傳推動喪葬簡化等舉措,切實減輕了群眾負擔。移風易俗既需要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也需要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隻有讓群眾成為主角,讓村規更具溫度,讓干部做好表率,才能讓文明新風扎根鄉土,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除“五個統一”工作法外,大化縣還推出了制訂村規民約、打造理事服務中心、推行積分管理制度等“十個一”措施,進一步激發文明鄉風建設活力。如今,大化縣的文化活力日益增強,年均開展基層文化演出超50場,公益電影放映近1800場,服務觀眾8萬人次。全縣177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年均開展活動1000余場,惠及6萬余人次。​

大化縣文明辦主任覃鷺陽表示,大化移風易俗工作成效顯著,大操大辦、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逐漸減少,敬老愛老、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逐步形成。未來,大化縣將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讓文明新風吹遍瑤鄉的每一個角落。​(莫莉員 梁耀 藍彩銀)

(責編:許藎文、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