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變革 智能化傳播
——二〇二五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綜述

《人民日報》2025年4月1日第6版截圖
3月29日至30日,2025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央網信辦、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網信委主辦,以“系統性變革 智能化傳播:網絡媒體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
與會嘉賓表示,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互聯網技術讓傳統傳播模式迸發新的生機,人工智能技術將使互聯網傳播煥發新的光彩。
共創繁榮網絡內容生態
與會嘉賓交流最多的,是共創繁榮網絡正能量內容生態,用更加生動鮮活的表達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努力把內容做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在論壇開幕式上,2024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揭曉結果。“內容為王、精品至上,50件十佳網絡精品及499件網絡精品脫穎而出,從中我們看到了正能量、高質量與大流量的統一。”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教授秦瑜明表示。開幕式現場還發布推介了“萬山磅礡看主峰”“何以中國”“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等年度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項目。
2024年,互聯網上涌現出很多正能量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論壇上,一些創作者分享了心得。
傳遞好、解讀好政策信息,媒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論壇主題活動“發揮多元主體力量 共創繁榮內容生態”發布啟動會上,中國新聞社融媒體中心主任、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介紹了中國新聞網的經濟報道專欄“三裡河”,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在講到撰寫該專欄文章的心得體會時建議,要把政策的宣傳解讀放在與政策制定同等重要的位置。
要做成“爆款”,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不少網絡創作者對此深有體會。
抖音精選創作者米志恆去年因一條講解《紅樓夢》的視頻而受到關注。他認為,觀眾有美學需求,希望能對名著中的細節進行挖掘,視頻火爆的背后是億萬觀眾對經典名著的熱情,是經典名著的魅力。他期待有更多的創作者一起弘揚經典名著,一起傳遞正能量。
嗶哩嗶哩UP主張竣表示:“不管互聯網如何錯綜復雜,隻要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一定可以做出好的內容,為豐富繁榮互聯網內容生態作出貢獻。”
讓AI更好賦能正能量創作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何推動網絡傳播與人工智能相互賦能,是新時代媒體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作為論壇創新打造的主題活動,3月29日晚,“人機共創·2025AI賦能正能量創作大會”舉辦。
大會一開始,廣西交響樂團的一段現場音樂演奏就讓氣氛瞬間激昂起來,擔任樂隊指揮的是一個機器人。“大家好,我是‘智音’,很榮幸擔任AI管弦樂《歡迎》的指揮。這部作品由中央音樂學院人工智能作曲系統創作……人工智能+中國文化,賦予音樂無限可能!”
在這場大會上,2024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AI精品案例征集展播活動成果發布:人民網的視頻《當孔子遇見蘇格拉底》借助AI技術,創作孔子和蘇格拉底的數字形象,創意實現兩位思想家微信視頻通話、攜手同游的場景,展現了東西方思想的和而不同和文明交流互鑒,全網曝光量超1億﹔央視網的微短劇《國旗飄揚75年!AI重現首位旗手時空之旅》通過重構歷史場景,再現新中國首位升旗手胡其俊的真實經歷……
“實踐証明,AI不僅是新興技術工具,也是正能量網絡傳播的新載體、新動能。”一位創作者表示。
大會現場還發布了“2025AI正能量創作計劃”,已征集到首批56個重點項目。
除此之外,論壇圍繞年度重大主題,現場展示展演AI最新作品和智媒應用。“2025中國·AI盛典”“紅色雲展廳”“錢學森的AI課”“問小白”……一個個科技前沿的創新探索,共同探尋AI賦能正能量創作的時代答案。
以人為本推動算法良性發展
算法賦能網絡媒體智能發展的同時,也潛藏傳播失真失信、信息繭房等風險。如何堅持主流價值導向,推動算法向上向善?
“加強算法透明,保護用戶權利”,“建立‘綠色算法’機制”,“打破‘信息繭房’,實現信息多樣化推送”……在本次論壇的“堅持主流價值導向 推動算法向上向善”主題分享會上,“算法向善”南寧宣言正式發布,內容涵蓋加強算法透明、淨化內容生態、打破信息繭房、完善功能設置、關愛“一老一小”、破除算法歧視等。
各平台也帶來了算法治理的思考和探索。
“技術進步當以人為本,算法發展應服務於用戶所需。”快手科技聯合創始人楊遠熙說,要實現算法的可知、可控與可信,“算法的良性發展需凝聚多方力量,用戶共治、技術共治和行業共治,才能推動形成治理合力。”
“算法應該‘可用’,要讓全社會共享技術紅利,避免技術鴻溝﹔算法也應該‘可靠’,持續提升內在穩定性和准確性,讓算法服務安全可信賴﹔算法需要‘可知’,保障廣大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算法必須‘可控’,讓算法置於主流價值導向和有效監管下。”騰訊公司副總裁陳勇表示。
在主題分享會上,抖音總裁韓尚佑宣布“抖音安全與信任中心”網站上線,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抖音推薦算法原理,介紹其推薦算法如何預估用戶行為概率,並通過多目標建模等方式實現更優質、豐富的內容推薦。他表示,讓算法更可控更透明,需要產品提供明確交互功能﹔用戶的主動參與、創作者的信任和堅持、算法的精准計算、模型和數據的正向循環和平台的堅定導向,共同構建一個健康的生態。
《人民日報》(2025年4月1日第6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