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科教文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職業教育實踐

廣西現代職院“三月三”活動展現職業教育新風採

2025年03月29日16:2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開幕式大景

開幕式大景。劉宏壯攝

銅鼓聲聲,山歌飛揚。3月28日,由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承辦的2025年“廣西三月三·河池嘉年華”文化旅游品牌活動河池市職業教育集團分會場在兩校舉行。

此次活動以“歡慶廣西三月三,共筑民族團結情”為主題,將民族文化傳承與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深度融合,為領導嘉賓、觀眾帶來了一場多彩多姿的視聽盛宴,也展現了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在傳承民族文化和勞動教育方面的積極探索和豐碩成果。

山歌迎賓

山歌迎賓。劉宏壯攝

“劉三姐”歌謠精彩展演 唱響民族團結新篇章

開幕式前,師生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飾,用傳統的舞龍舞獅表演迎接各方賓客,龍騰獅躍,氣勢磅礡﹔山歌、古蘭舞、六也壯鼓、儂阿喆等獨具特色的民族表演也輪番上演,讓現場賓客大飽眼福。

古蘭舞

古蘭舞。劉宏壯攝

茶山對歌

茶山對歌。覃崇夏攝

採茶姑娘上茶山

採茶姑娘上茶山。覃崇夏攝

開幕式上,精彩紛呈的節目表演將活動推向高潮。來自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領導班子、中層干部,以及河池市職業教育集團各學校的師生們,以“劉三姐”歌謠為載體,將民族音樂、舞蹈、服飾等元素融入表演,展現了河池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山歌對唱《茶山對歌》、歌伴舞《唱著山歌等你來》、舞蹈《採茶姑娘上茶山》等節目,將觀眾帶入壯美秀麗的河池山水間,充分領略河池山歌藝術之美,感受河池各族人民的熱情與豪邁。

近年來,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以“劉三姐”歌謠傳承為載體,積極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精心構建“五育並舉”的全方位育人體系。學校成立“河池市職教集團劉三姐歌謠傳承中心基地”,積極傳承和弘揚“劉三姐”文化,並以此為載體,全面落實“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著力培養具有民族文化素養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一桌民族菜”+勞動教育 指尖下的匠心傳承

活動當天,一場別開生面的“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賽也同步進行。來自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和河池市職業教育集團各學校的師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桌約6-8道菜的烹飪任務。菜品要求葷素搭配合理,兼顧營養與口味,並具備鮮明的民族風格與文化內涵。在山歌演唱環節,各組選手需演唱山歌,歌詞要緊密結合制作菜品的特色、工藝及文化內涵,讓山歌與美食相互交融。

“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賽。覃崇夏攝

“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賽。覃崇夏攝

“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賽

“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賽。覃崇夏攝

比賽中,選手們各展身手,將河池地區的特色食材和烹飪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選手們嫻熟高超的烹飪技藝,營養美味、形色俱佳、飄香四溢的特色美食,生活氣息濃郁、悠揚動聽的山歌,不僅讓觀眾味蕾大開,而且給大家帶來了美的享受,充分展現了廣西傳統美食和民族藝術的魅力。

此次“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賽,是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舉措。近年來,該校積極探索“人人會做一桌菜”的勞動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意識,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審美情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傳承與創新並行 譜寫民族職業教育新篇章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地處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學校依托河池地區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將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引進課堂,滲透於各門學科中。例如,將地方民族建筑、民族手工藝品、民族服飾等圖案引入美術、攝影、廣告設計等課程﹔將板鞋、打陀螺、高杆繡球等民族體育競技項目引入體育課﹔將壯族螞拐歌舞、毛南民歌、山歌等引入舞蹈和聲樂課。學校還積極開展民族文化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等大型活動,以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分龍節”、都安瑤族自治縣“祝著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依飯節”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慶的演出,以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傳承為載體,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將民族文化傳承與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山歌文化”項目成功入選第二批廣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一校一品”特色品牌,“河池市職教集團劉三姐歌謠傳承中心基地”揭牌成立,學校師生在各級各類美食制作大賽中屢獲佳績,學校勞動教育模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將民族文化與藝術的傳承創新作為落實“五育並舉”、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特色發展之路,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莫青青)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