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永遠在路上!
上汽通用五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今年1月,呂俊成在上汽通用五菱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儀式上介紹相關情況。上汽通用五菱供圖
奮斗,永遠在路上。從生產拖拉機、縫紉機起步,到成為累計產銷量突破3000萬輛的中國汽車品牌﹔從深耕國內市場到走向世界舞台,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通用五菱”)用一次次突破詮釋了“奮斗”的深刻內涵。近日,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呂俊成接受媒體採訪,講述五菱如何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突破技術瓶頸、創新服務模式,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越走越穩。
在位於廣西柳州市柳東新區的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展廳中,一輛輛經典車型展示了五菱從“拖拉機”和“縫紉機”到“新能源汽車”的跨越式發展。這些產品不僅是上汽通用五菱歷年技術的結晶,更是企業聚焦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進行生產的見証。
生產線上的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人民網 付華周攝
“老百姓需要什麼車,我們就造什麼車。我們設計車的時候,是根據老百姓運貨的場景來布置的。”呂俊成表示。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讓上汽通用五菱前身——柳州微型汽車制造廠陷入了經營困境。為維持企業運轉,工廠甚至生產過縫紉機等民用產品,以雜養專。正是這段經歷,讓五菱深刻意識到:企業的生命力必須根植於市場需求。
2002年,柳州微型汽車制造廠與上汽集團、美國通用汽車攜手成立合資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為造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汽車,五菱團隊深入城鄉調研,發現用戶更需要一款既能載貨又能載人、適應復雜路況的“多用途車”。於是,五菱之光應運而生——車身加寬、底盤加固,載重能力超過同類產品。這款車迅速走向全國市場,月銷量突破數萬輛。
市場的成功,源自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呂俊成說,從海鮮市場的箱子尺寸到湖北小龍蝦的運輸需求,他和團隊通過數據調研和現場走訪,反復研究車輛設計細節,力求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要。為及時了解掌握市場的動態變化,他每年基本上都會深入市場一線調研,“老百姓的需求不停升級,隻有動態響應,產品才能持續贏得認可。”正是在這種腳踏實地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上汽通用五菱造出了一代又一代深受市場歡迎的車型。
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寶駿基地島式精益智造工廠。人民網 付華周攝
造好車,不僅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還得有過硬的技術實力。2021年,由於客觀原因,全球汽車行業遭遇關鍵零部件緊缺,上汽通用五菱也不例外。面對突然而至的危機,上汽通用五菱意識到,關鍵零部件要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為此,呂俊成帶領團隊經過晝夜攻堅,最終成功研發業內首款國產雙MCU的安全關鍵控制器,在此基礎上還完成了煙霧傳感器、車身控制器等控制器的軟硬件自主開發並在相關重要車型上量產。這些產品讓該企業實現了整車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2024年9月,在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上汽通用五菱展示了其最新款的新能源概念車“東盟之光”,並宣布全新的“一二三”東盟戰略,展現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實力和前瞻布局,受到關注。這是該企業近年來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向海圖強行穩致遠的一個縮影。
早在十年前,上汽通用五菱就開始了全球化布局。印度尼西亞是該公司揚帆海外的主陣地之一。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建廠后,帶動了耐世特、曼胡默爾、寶鋼、五菱工業、凌雲等一批知名零部件配套企業到印尼投資建廠。同時,帶動70家印尼本土供應商,構建當地汽車產業鏈。企業因地制宜生產適合當地市場需求的汽車,還免費建設充電樁,得到消費者認可。自2023年以來,五菱蟬聯印尼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
在柳州市柳東新區雒容汽車物流基地,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正等待通過鐵路發往各地銷售。黃蕊攝
截至2024年底,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累計出口超過115.8萬台/套,足跡遍布中南美洲、中東、非洲、東南亞等104個國家和地區。通過輸出整車制造、供應鏈組團出海等模式,該公司成功將中國汽車生態鏈帶到海外,其海外布局已從單一賣車升級為“技術+生態”的全體系輸出。
今年1月5日,在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島式精益智造工廠,隨著一輛新能源汽車緩緩駛下生產線,該企業實現整車累計產銷量達3000萬輛的歷史性突破。數字背后,是該公司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突破。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時代進程中,上汽通用五菱探索出了一條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新型工業化的蝶變之路。
站在3000萬輛的新起點,上汽通用五菱的征程遠未結束。“我們要跟著國家戰略,跟著行業發展趨勢,腳踏實地,不說虛話、干實事。”呂俊成表示,接下來,上汽通用五菱將繼續以“人民需要”為初心,以技術創新為引擎,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的賽道上加速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付華周、段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