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區162個村衛生室一體化平台實現全覆蓋

村醫李樹愛用村衛生室一體化平台給村民進行診療。
近年來,貴港市港南區以“村醫通”提檔升級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村衛生室一體化平台信息化建設,將傳統“手柄版”系統升級為“智能電腦版”,徹底解決城鄉居民就醫墊資、報銷繁瑣等問題,打通醫保結算“最后一公裡”,讓群眾切實享受到醫療惠民政策紅利。
3月5日,在貴港市港南區八塘街道新蒙社區,村醫韋潔接診完就診治療的患者,趁著中午休息時間,便攜帶平板電腦和血壓計上門為居民蒙尚禮測量血壓。測量數據通過平板實時上傳至衛生室一體化平台,針對血壓異常的情況,韋潔叮囑用藥注意事項,並預約下一次隨訪時間。
“現在醫生給我看病、取藥、結算都比以前快很多。有時候村醫來我家隨訪時,都會通過平板的數據對比,血壓有明顯變化的時候都會告訴我,讓我時刻掌握自己的身體情況。”蒙尚禮感慨道。
智能化升級不僅限於衛生室內,更延伸至村民家中。通過平板電腦,村醫可實時調取患者健康檔案,動態監測血壓、血糖等指標變化,精准制定隨訪計劃。數據自動同步至平台,避免了手寫記錄的錯漏,同時為后續診療提供科學依據。這種“移動診室”模式,讓健康管理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干預,真正實現“服務送上門、數據跑全程”。
在八塘街道湴村衛生室,藥房、公共衛生服務室、中醫活動室、中醫診室等細致劃分,血壓測量儀、身高體重檢測一體機等智能化設備一應俱全。村醫李樹愛輕點平板電腦,為慢性病患者開具電子處方,短短幾分鐘便完成問診、開藥和醫保結算。
“以前開藥得手寫單子,報銷用pos機,等待時間長。”村醫李樹愛高興地說,自去年10月份投入使用一體化平台以來,醫保結算有了明顯提升,群眾到衛生室就診拿藥,原來用舊系統需要等待20~30分鐘,到現在隻需要2到3分鐘就可以完成結算,醫保結算效率明顯提升,也大大提高群眾就診體驗。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平板電腦入戶隨訪,避免了之前手寫隨訪數據,提升了數據准確性、工作效率和患者體驗。
近年來,港南區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作為民生工程的重點,大力推進“村醫通”系統提檔升級。該區衛生健康局主動與廣西東南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對接合作,開發全市首個村衛生室一體化平台,配套平板電腦、智能檢測設備等,實現診療全流程電子化。目前,全區162個村衛生室已全面接入系統,覆蓋診療、藥品管理、醫保結算、慢病隨訪等環節。平台通過數據留痕和實時監控,實現了鎮、村兩級數據連通,有效防范醫保基金“跑冒滴漏”,同時精准分析藥品庫存和診療行為,助力規范服務流程,不斷提高醫療保險管理服務水平,讓參保群眾真正享受到醫療健康惠民政策。
數據顯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全區通過新系統完成診療5.1萬余人次,總費用137.3萬元,醫保報銷比例達89%,“小病不出村,報銷不跑腿”成為現實。這一升級不僅緩解了基層就醫痛點,更推動醫療資源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減負擔、享實惠”的獲得感。
港南區衛健局局長覃素梅表示,下一步將深化“AI+醫療”應用,探索智能影像診斷、AI輔助決策等技術,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提升基層診療能力,為群眾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醫療保障。(姜慧花 黃穎 李梓豪)
來源:港南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