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廣西審計廳駐來賓市武宣縣鄉村振興工作隊以產業賦能助農增收

2025年03月07日10:44 | 來源:廣西審計廳
小字號

  近日,廣西來賓市武宣縣東鄉鎮風沿村迎來了泉水養魚產業的首次大豐收。捕撈人員在魚池中慢慢將漁網收攏,熟練地挑選、裝筐、稱重,動作麻利、配合默契,一筐筐鮮活的鱸魚被裝載上車。“2024年我們風沿村泉水養魚項目,共投放了3.5萬尾鱸魚。該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8萬元。”風沿村黨總支部書記巫貴球高興地說。

  2015年10月,廣西審計廳開始對東鄉鎮風沿村開展定點幫扶。多年來,廣西審計廳駐風沿村工作隊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核心,結合風沿村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大力發展三紅蜜柚、香水檸檬、泉水養魚、醬油釀造、澳洲堅果等特色農業產業,堅持走適合風沿村的振興之路,不斷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2023年5月,廣西審計廳駐村工作隊在風沿村走訪調研中了解到,該村上風沿屯建設有一個漁產養殖基地,佔地約12畝,共有36個魚池。如何充分利用養殖基地的魚池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成為駐村第一書記鐘定璉亟需解決的難題。考慮到風沿村位於大瑤山南麓,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流經風沿村的山泉水具有水質好、水溫低、溶氧足等優點,非常適合發展泉水特色養魚產業,2023年6月駐村工作隊組織村“兩委”召開會議,提出吸引專業養殖公司與村集體合作開展泉水養魚新思路。經村“兩委”商議同意后,並廣泛聽取、採納村民代表意見,最終同意使用村級集體資金入股方式發展泉水特色養魚產業。得到村民的支持后,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向廣西審計廳主要領導進行匯報,爭取支持。廣西審計廳經過黨組會充分研究后,同意了駐村第一書記充分利用該村綠水青山優勢發展泉水特色養魚的建議,並在后續工作中給予資金上的支持。

  經多方招商聯系,於2023年10月確定了與武宣匯豐農民種養合作社在泉水特色養魚項目上的合作關系。駐村工作隊立即組織武宣匯豐農民種養合作社與村委一起討論養殖項目計劃,包括總投資、項目分紅、投資計劃等。項目合作期5年,計劃總投資超40萬元,其中包括廣西審計廳給予的幫扶資金6萬元和村級集體資金8萬元,剩余資金由武宣匯豐農民種養合作社籌集。計劃確定下來后,接著需要一步一步落實。

  2023年11月至2024年年初,武宣匯豐農民種養合作社對魚池進行了消毒、新購置了養殖所需的設備,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組織村民開展了除草、平整場地等工作,對周邊環境進行了提升,還修建了圍欄並張貼警示標語確保安全,為開展泉水養魚項目做了充分的准備工作。2024年4月初,合作社預定了3.5萬尾鱸魚魚苗。4月28日上午,陽光明媚,鱸魚苗被投入到魚池中,泉水養魚項目正式啟動。

  養殖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進入夏季,天氣連續高溫。某一天凌晨,工作人員檢查完各魚池的情況后,回到宿舍休息。早上起來,卻發現其中一池的魚都“翻了肚皮”。為了弄清原因,駐村工作隊邀請武宣縣農業農村局水產站的技術人員過來進行技術指導,詳細了解養殖情況,對死魚進行採樣解剖,發現飼喂留下的殘餌,影響了水質,加上高溫天氣以及增氧機增氧不足等影響,導致損失了這一池的魚。駐村工作隊不敢大意,立即與合作社一道清理殘餌和糞便,更換增氧機,加大供氧量,加強池塘的消毒清潔力度,定期對鱸魚進行健康檢查。同時,工作隊還創新開啟水產養殖的智慧革命,通過手機小程序實時監測收集各魚池的水溫、溶氧量等相關數據,實現精准投喂、水質與環境雲管理、疾病預警與防控等,以科技賦能幫助合作社及時干預,有效降低了養殖風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5年1月初,風沿村累計銷售鱸魚2萬斤,累計銷售額超過25萬元。“在村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合作社不僅免費指導我們村民養魚、帶動我們產業增收,還提供了養殖的工作崗位,使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務工。”風沿村村民譚朝新開心地說。

  下一步,駐村工作隊和村委將支持合作社對剩下的12個魚池進行升級改造,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預計2025年年產鱸魚4.5萬斤以上,產值將超過55萬元,每年將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2.8萬元,極大提振了村民發展產業、振興鄉村的信心。在項目的選擇、資金的使用和確定分紅模式等方面,廣西審計廳駐風沿村工作隊始終按要求開展工作,確保幫扶資金和村級集體資金的使用合法合規,同時力爭相關資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貢獻審計力量。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