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縣八達鎮:“三鏈三融三促”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西林縣八達鎮以“三鏈三融三促”為引擎,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將黨組織和黨員緊密凝聚在產業鏈上,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單打獨斗”局面,實現了“抱團發展”,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了以產業聯合體為主體、農戶廣泛參與的農業標准化模式,推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三鏈”筑基,凝聚發展合力
八達鎮堅持“支部引力、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理念,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形成了強大的發展合力。設立合作社黨支部,通過合作社的引領,帶動全村農戶參與特色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確保致富路上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充分發揮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將97名致富能手和15名產業示范戶黨員聚集在產業鏈上,發揚“先富帶后富”的精神,帶動農戶種植油茶、沙糖桔、咖啡等經濟作物,發展黃牛、山羊等特色養殖,調整產業結構,拓寬增收渠道。發揮“黨員中心戶”的傳幫帶作用,鼓勵黨員與農戶主動結對,通過種植養殖示范戶的引領,變“各自干”為“聯合干”,打破壁壘,形成互惠共贏的產業共同體。
“三融”強身,增添發展動力
八達鎮通過“三融”——種植業、養殖業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動力。在上級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各村(社區)積極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多元化產業。例如,紅星村因地制宜,採用土地流轉等方式與句町田園合作,發展鄉村旅游業,打造農家樂、民宿等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有效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種植業、養殖業與加工業的融合發展,不僅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還實現了多點發力、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
“三促”鑄魂,激發發展活力
依托“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八達鎮建立了全面覆蓋、凝心聚力的黨群工作網絡,促進組織建設全覆蓋,將全鎮農戶緊密團結在黨旗下。通過緊盯“黨群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26次,弘揚“紅色文化”,凝聚發展合力。同時,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聚合輻射和引領支撐作用,推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的融合發展,改變單一、傳統的增收方式,拓寬村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下,八達鎮的產業發展與組織建設齊頭並進,鄉村振興的步伐不斷加快。
下一步,該鎮將繼續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咖啡、油桃等產業的種植,新建果蔬貯藏冷庫,大力推廣林果經濟,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用特色產業譜寫出彩的絢麗篇章,用一幅幅宏偉藍圖指引美好新發展。(羅世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