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擔當勇向前 鏗鏘邁步譜新篇
——2024年海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 |
北海老街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往游玩。 |
產業項目加速聚集、消費市場明顯提振、民生實事落地落實、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交通出行更加暢通……走在海城大地,從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歡樂祥和的發展新景象。
一年來,北海市海城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推動各項事業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突破。
克難實干,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2024年8月21日,中國—東盟(北海)國際水產城和北海汽車生活小鎮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標志著投資額30億元的北海汽車產業園項目、投資額25億元的中國—東盟(北海)國際水產城項目(一期)正式落戶海城。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經濟強。海城區全力抓招商、建項目,以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重點,全年開展招商引資工作143批次,“一把手”帶隊招商44批次,實現招商引資項目投資完成額16億元,新簽約項目18個,投資額95億元。加快推動項目建設,盤活老舊廠區等存量資源,著力推進產業煥新,年內共開工建設潿洲10-3油田西區開發項目、智海數字科技產業園、北部灣海景民宿等項目14個,完工11個。
向海而興,駛入深藍。該區充分挖掘海洋資源,聚焦海洋牧場、水產品加工、漁港建設等重點領域全面發力,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精工南珠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海城區生態海洋牧場建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建成人工漁礁201座。大力發展設施漁業,出讓養殖海域面積4.32萬畝,投入養殖生產網箱429口,漁業養殖年產值達2.7億元。2024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27.34萬噸、同比增長4.1%,海水養殖總產量16.3萬噸、同比增長7%。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海城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設置“高效辦成一件事”窗口,推出27個重點事項清單,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推行“信用+承諾+容缺”政務服務模式,以服務“最優化”實現辦事“最簡化”,全年辦理政務服務事項29.5萬件,新增登記市場主體1.35萬戶。
促消費是穩經濟的重要抓手。海城區積極推動商貿業發展,推進首發經濟,引進7家品牌首店進駐北部灣廣場商業圈、寧春城商業綜合體,優化商業布局豐富業態供給,推動消費品質不斷升級。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利用春節、“五一”、國慶等重要消費節點,開展以舊換新活動40余場,促進消費品更新換代,激發市場活力,帶動汽車、家電產品銷售超6億元。
活力提升,文旅融合出圈出彩
本土原創話劇《阿珍“紅”了》首演,為群眾帶給觀眾一場震撼心靈的“海霞精神”洗禮﹔文化旅游消費大夜市(北海主場)活動在外沙島棧橋廣場舉行,為群眾創造多元化夜間消費新場景﹔“山海聯動”等研學實踐活動開展,吸引了眾多學子走進赤西村體驗鄉村文化魅力……
海城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積極打造文化演藝、研學旅游、戶外運動、藝術鄉建等文旅融合消費模式,加快文旅產業融合發展。2024年,全區累計接待國內游客2671.47萬人次、同比增長11.6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45.84億元、同比增長12.55%,均佔全市比重的44%,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再創歷史新高。
該區堅持創新節慶活動,成功舉辦“三月三”北海市疍家民俗文化主題活動、暑期文化旅游消費季廣西文化旅游消費大夜市(北海主場)活動等節慶活動41場次,以文商體旅多元融合點燃旅游新熱點,全面釋放文旅市場消費活力,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煙火氣愈發濃郁。
海城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做大鄉村旅游產業,做強特色研學品牌,與浦北縣開展“山海聯動”研學活動,推動鄉村旅游持續升溫。
2024年,赤西村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赤西大村入選第五批“廣西民族特色村寨”﹔赤西研學基地共接待游客、研學學生7.5萬人次,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36.94萬元。
向美而行,城鄉品質提檔升級
高德街道廣安花園小區建於1998年,由於缺乏管理維修,小區雜草叢生、排水管破損、電線雜亂、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等問題突出,給居民帶來極大不便和安全隱患。
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海城區通過將廣安花園小區列入創城補短板項目、推動小區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等措施,對小區進行了新建電動車停車棚、道路硬化等改造,解決了小區照明、樓頂違建和雜物堆放等問題。
如今,廣安花園小區車輛有序停放,道路干淨整潔,環境煥然一新,安全隱患得以消除,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現在小區居住條件改善了很多,我們生活得到了質的提升,住在這裡感覺幸福感滿滿。”廣安花園小區居民崔女士說。
海城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全面加強城市容貌管理,投入1935.88萬元,鞏固提升442個“三無”小區、288個物業小區及51個村(社區)基礎設施短板,推動群眾生活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打造總面積約3500平方米的文化牆,進一步美化城市環境,打造宜居環境。堅持以“整治”促“常態”,對331條主次干道及商業大街周邊428條背街小巷、668條支巷、1086個小區開展巡查整治,推動市容環境面貌由“一時美”走向“時時美”。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形象窗口”。海城區統籌推進道路全面建設工作,全力打通中心城區“斷頭路”“梗阻路”,暢通城市交通網,湖北路(北海大道至北部灣路段)、金秀路、廟山至塑料廠路段道路順利通車,有效緩解了周邊區域道路交通壓力,讓道路沿線及周邊居民出行更便利。
同時,海城區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821萬元,推進翁山村委林屋村村容村貌改造提升項目等19個項目建設,改善鄉村人居環境。與清華美院合作,在赤西村實施《花·海·潮》紅土藝術計劃,以藝術鄉建為鄉村振興賦能增美。
如今的海城,路網越來越暢通、環境越來越靚麗、群眾生活越過越幸福。
增進福祉,民生保障扎實有力
海城區中街街道居民姚國梅的丈夫身患多種疾病,常年在南寧接受治療,而她則陪護照顧,無法正常工作,一兒一女分別在讀初中和大學,家庭經濟壓力大。社區入戶走訪得知后,於2024年3月協助其申請每月1800元的低保,解決了姚國梅一家的燃眉之急。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海城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把民生事業放在心頭、扛在肩上,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2024年共發放低保及特困救助金5.04萬人次、2875.32萬元,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12.72萬人次、4679.98萬元,民生保障底線兜得更牢更實。
教育是民生之基。海城區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投入3360.87萬元實施學前教育發展資金項目、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項目36個,教育更加優質均衡。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受教育的權利,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佔比達91.3%。
醫療保障關乎人民群眾健康福祉。海城區優化全區公共衛生資源布局,全面改善就醫環境,在9個基層醫療機構全面打造完成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的建設,推動地角衛生院搬遷建設項目、海城區人民醫院等投入運行,讓群眾在“家門口”充分享受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聚焦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扎實開展醫療保障各項工作,落實醫保待遇報銷48.57萬人次,為全區居民減輕醫療費用負擔2.01億元。
穩就業就是穩民生。該區堅持就業優先,落實各類就業創業補貼政策,結合群眾意願和市場需求信息,細化就業服務,舉辦“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服務月”“就業援助月”“畢業生雙選會”“招聘夜市”等系列現場招聘活動共12場,100%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城鎮失業人員及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目標任務。
該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群眾穩定就業促增收,2024年,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440人,達到 2020年底規模(433人)的101.62%,實現“零就業”脫貧戶清零的目標。發放特色產業以獎代補獎補資金84.81萬元,惠及脫貧戶、監測戶198戶,促進了鄉村群眾增產增收。
同時,海城區推動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進長者食堂建設,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2024年,該區為688位老人上門服務32892次﹔4個長者食堂投入使用,北部灣社區、茶亭路社區等4個社區獲評自治區老年人宜居社區,獲評數量在廣西縣區中最多。
善治善為,社會治理提質增效
2024年9月25日,北部灣社區聯合“合伙人”廣旅集團北海康養中心開展“暮年如歌——關愛銀發 健康相伴”主題活動,直面群眾需求,為社區的老年居民提供測量血壓、血糖和個性化健康建議等健康服務,真正把健康送到群眾“家門口”。
海城區創新基層治理舉措,探索推行社區“合伙人”眾治模式,推動各街道社區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廣納各方 “合伙人”,匯聚多元力量,投身基層治理。聚焦群眾的期盼與需求,積極開展惠民助民活動,把貼心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目前,該區已招募各類“合伙人”482個,在小區、街巷組建“紅鄰幫襯團”307個,開展各類惠民助民活動220場次。
海城區該區強化數字賦能,依托“數字海城”平台,建立“聯動協辦、疑難商辦、應急處辦、特事特辦、重點督辦、辦結回訪”的“五辦一回訪”機制,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聯動化、規范化、制度化,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24年,全年辦理12345熱線及網格化工單7.5萬件,辦結率100%,滿意率96.46%。
該區加強網格管理隊伍建設,充分挖掘新就業群體的潛力,廣泛發動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入網格開展服務。2024年以來,新發展網格員631名,有效提升網格隊伍為民服務水平,激發了網格化管理體系活力。
同時,海城區大力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探索居民小區治理新模式,印發三年攻堅方案,提升“三無”小區業委會(物管會、物管小組)等自治組織的組建覆蓋率,目前“三無”小區管理有形有效覆蓋率已達80.31%。推動街道綜治司法一體化建設,創新“二級四階”矛盾糾紛聯動調解模式,調解矛盾糾紛事件1536件,成功率99.8%。(勞文靜)
來源:海城區委宣傳部
![]() |
“清涼一夏 奔赴山海”暑期文化旅游消費季暨廣西文化旅游消費大夜市(北海主場)活動現場。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