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大新:發展特色龍須菜種植 打造促農增收新產業

2025年02月14日16:37 |
小字號

龍須菜,亦稱姑娘菜,學名赤蒼藤,其嫩芽可食,葉莖花可泡茶飲,根部則能烹肉燉湯或泡酒,且蘊含豐富的藥用功效,是隱於山間密林的“珍寶”。近幾年,龍須菜市場價格穩中有升,人工種植龍須菜也成為新興農業特色產業。

大新縣地屬喀斯特地形,山地廣袤而耕地稀缺,土壤貧瘠。過去,由於缺乏科學規劃和市場引導,龍須菜產業僅停留於小規模、低效益的粗放經營狀態。近年來,大新縣學習踐行“千萬工程”,聚焦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龍須菜特色產業,讓龍須菜成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興旺的“金枝條”。

龍須菜長勢喜人。

龍須菜長勢喜人。

該縣恩城鄉維新村隴蠻屯於2018年開始發展龍須菜種植,通過整合屯內坡地、荒地、庭院、“四旁”地等資源,帶動全屯55戶共種植龍須菜150多畝。還積極運用“互聯網+農業”模式,通過網絡營銷,將龍須菜銷往北京、上海、重慶、烏魯木齊等國內各大城市,產品供不應求。

由於龍須菜種植、管護、採摘簡單,身體硬朗的老人可以輕鬆應付,留守老人也能成為產業“主力軍”。種植兩年以上的龍須菜年平均畝產1500—2000斤,市場價格12—35元/斤,畝均產值1.8萬—3萬元,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助農增收成效顯著。

念典村第一書記藍霄勇在龍須菜基地指導工人安裝大棚滴灌管道。

念典村第一書記藍霄勇在龍須菜基地指導工人安裝大棚滴灌管道。

大新縣因地制宜積極推廣“庭院經濟+龍須菜”栽培模式,深度發掘房前屋后及低效果園等土地資源潛力,並融入農村環境整治行動,推行庭院栽種,同時在桉樹、八角、堅果等幼樹、幼林間實施套種,力促全縣龍須菜產業規模化發展。

隨著龍須菜種植規模的擴大,吸引縣內外出務工青年回鄉投身創業熱潮。目前全縣現有龍須菜收購商16名,有效解決了本地龍須菜的銷售難題。2024年,全縣龍須菜種植面積達4000畝,年產量約3360噸,惠及近1000戶種植農戶,其中200多戶為脫貧戶。已有1家公司和1家庭農場分別注冊了“匯三田”“蒼藤野”品牌,龍須菜暢銷於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烏魯木齊等國內各大城市。

靈熬村致富帶頭人李婷婷在指導群眾採摘龍須菜。

靈熬村致富帶頭人李婷婷在指導群眾採摘龍須菜。

“以前出去打工掙不到錢還顧不上家,現在在家種植龍須菜就能致富,日子越過越紅火!”大新縣桃城鎮寶新村種植戶馬德榮說道。

大新縣正在按照“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重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快促進龍須菜產業鏈發展。2025年,全縣力爭擴種龍須菜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梁婷 黃夢琳 羅啟龍)

來源:大新縣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