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枧塘鎮:務實奮進守初心 凝心聚力擔使命

2025年02月10日16:47 |
小字號

枧塘鎮位於全州縣城南面,該鎮區位優勢明顯,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生態小鎮,是縣委、縣政府重點打造的工業經濟重鎮和縣城生態后花園。近年來,枧塘鎮聚焦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為建設全州新篇章貢獻枧塘力量。

枧塘鎮芳塘村委瓦窯崗村葡萄種植基地。

枧塘鎮芳塘村委瓦窯崗村葡萄種植基地。

激發“興”的勢能,筑牢鄉村振興根基

農業產業穩步發展。堅決扛牢耕地保護責任,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大力開展春耕生產、秋糧種植等行動,促進傳統優勢農作物提質增效。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一是實施葡萄產業提質增效項目工程。完成了示范區3000畝誘虫燈、黃板和850畝水肥一體化“雙減”技術應用,新建產業服務中心、觀景台、採摘綠道等,完成4公裡園區道路建設,打造了廣西首個“5G智慧葡萄果園”。二是提升農業品牌知名度。完成“枧葡”商標注冊和富硒農產品、綠色食品、“桂林葡萄”地理標志認証,進一步展示了枧塘特色農產品發展成果,帶動農民增收創收。三是突出抓好特色產業發展。著力提升香瓜、葡萄、大蒜、金槐等優勢特色產業規模化水平,完成枧塘葡萄萬畝示范基地、陽光玫瑰優質葡萄示范園、9個沃柑示范基地、千畝綿桔示范基地、300畝“稻-稻-蒜”示范點及多個金槐種植示范點等農業示范點的管理工作。鄉村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緊抓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契機,將枧塘葡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綠色產業資源與紅軍長征湘江戰役屏山渡口、思源民俗博物館等紅色文化和古色文化相融合,打造枧塘“紅古綠”旅游精品路線,構建全鎮“農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做好“基”的文章,推動民生建設效能

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鞏固。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盯就業、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飲水安全,不斷提升脫貧攻堅成果。一是成立脫貧人口信息採集及增收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用好廣西防貧APP、大數據平台,對全鎮所有農戶進行全面排查。二是採取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結對幫扶,制定幫扶計劃。加強幫扶聯系和收入數據核實錄入工作,逐戶研判制定幫扶措施,消除致貧風險,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三是落實政策性收入。產業以獎代補、“兩項”補貼、雨露計劃、公益性崗位等,確保不漏一人,不虛報一戶。農村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積極向上爭取和整合各類資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涉及產業發展、道路硬化、農田水利設施、人居環境提升、安全飲水等多方面,鎮村面貌得到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加大環保督察及專項整治力度,及時處置環保信訪案件,抓好了中央、自治區生態環境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二是嚴格落實河長制、田長制、林長制巡查制度,持續改善鎮域生態面貌,保護好了枧塘的綠水青山。三是嚴格規范農村新增宅基地審批和建房管理,未發生一起亂佔耕地建房行為。

守好“穩”的底線,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社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一是全力做好信訪維穩工作。針對六大類風險開展專項排查,緊盯重點信訪人群,積極化解基層矛盾。二是常態化開展平安創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打擊整治養老詐騙、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禁毒工作。三是筑牢安全生產防線。狠抓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完善應急能力建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實現了轄區內安全生產的“零”事故。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探索打造了“枧小格”社會治理品牌,構建了“總網格+子網格+微網格”三級網格治理體系。圍繞重點中心工作,把防汛抗旱、耕地保護、森林防滅火、信訪維穩等工作通過網格化宣傳、落實到位,建立了線上服務矩陣和線下實體陣地,形成了全民參與、多元化服務的工作新格局。2024年3月27日,枧塘鎮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及芳塘村委社會治理服務站被選為全縣政法工作現場參觀點,並在全縣政法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做網格化服務管理經驗發言。社會各項事業統籌發展。一方面持續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創設更為安全健康、和諧溫馨的教學環境,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另一方面全面落實了低保、五保、高齡補貼、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惠農政策,不斷提高了“參保”“參合”覆蓋率。此外,工會、團委、婦聯、民族宗教、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均取得良好成效。

來源:全州縣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