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桂林靈渠:千年古運河的美麗蝶變

2025年02月07日09:02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靈渠小天平體驗親水之旅。記者唐廣生攝

游客在靈渠小天平體驗親水之旅。記者唐廣生攝

“從興安縣啟航,沿著靈渠平靜而澄澈的水面,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隧道。每一次劃槳,每一次水波的輕漾,都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今年春節期間,從江西來廣西旅游的游客黎媛,驚嘆於桂林靈渠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桂林靈渠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連接湘江與漓江,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被譽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1988年,靈渠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4年12月,桂林靈渠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誰又曾想,美麗的千年靈渠也曾“病入沉疴”。

“靈渠有南北二渠,南渠橫穿縣城,沿岸商鋪林立、人煙密集,過去總有垃圾進渠,嚴重影響水質,我們路過這裡都要捂著鼻子走,現在這些現象已全面改觀。”興安縣興安鎮靈渠社區居委會主任鄧春紅回憶說。

多年前,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受兩岸人口密度大、生產活動繁雜、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影響,大量生活垃圾、污水亂排,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工礦企業廢水無序排放,靈渠部分河道淤泥堆積嚴重,通航條件基本喪失,水質變差、水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

近年來,桂林致力探索歷史遺產保護協同環境可持續利用的治水新模式,出台《桂林市靈渠保護條例》,制定《靈渠保護規劃》等政策文件,指導靈渠有序保護與開發。實施系統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投資1.29億元開展靈渠護堤固岸工程,修復堤岸16.9公裡,覆蓋面積達69.86公頃﹔投資5億元開展渠道修繕工程,總長46.4公裡的河段得到有效治理,同時新建生態護岸超過60公裡,靈渠自然岸線率超過98%。累計投資2.4億元實施靈渠補水工程,保障渠道基本生態用水和靈渠南渠12.5公裡河段的全年通航能力。

“桂林靈渠是一條共建共享的生態之河、彰顯文明的美麗之河、充滿希望的幸福之河。”桂林市副市長龍杏華說。桂林通過深入挖掘並創造性地發展“湘風漓韻”文化資源,進一步展現靈渠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靈渠“活態遺產”的非凡價值,開辟出一條人文與生態和諧共生的全新發展道路。

如今,桂林通過打造“湘風漓韻”鄉村生態旅游區,全方位帶動靈渠葡萄現代農業示范區、靈渠秦風田園綜合體、靈江三花特色小鎮、靈渠人家歷史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全力打造全國鄉村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條以生態助推產業富民、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之路。2024年,興安縣接待游客1019.9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3.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10%、11.84%。

隨著靈渠的美麗蝶變,桂林市和靈渠博物院還獲得了2026年世界運河大會舉辦權。這條千年古運河,將繼續書寫更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傳奇。(記者余鋒  通訊員韋善康)

(責編:陳露露、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