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深山20年“拉”火車的人

鄧雄明拿著對講機與另外一個機車司機做好配合、相互聯控。李岸澤攝
1月29日凌晨,位於三江侗族自治縣大山深處的八斗車站寒風瑟瑟,火車司機鄧雄明和搭檔王鵬超正在進行開車前的整備作業。
三江八斗車站與湖南省境內的牙屯堡車站是縱貫我國南北的第二大鐵路干線焦柳鐵路途經的兩個小站,是貨運列車經停最密集的站區之一。兩站間隔雖然隻有30公裡,但是線路區段幾乎全是上下坡道,角度高、彎道多,重載貨物列車經過時,則需要加挂補機在列車前部進行牽引,以助力重載貨物列車順利爬坡通過,駕駛補機的火車司機常常被稱為“推(拉)火車”的人。
鄧雄明和王鵬超是國鐵南寧局柳州機務段的貨車司機。今年55歲的鄧雄明,在大山裡堅守了20多年,是“補機隊”中最為年長的司機之一,他和其他補機司機一起,常年堅守在大山深處的八斗站,24小時輪流不間斷值守。
鄧雄明行車過程中嚴格落實標准化作業,手比眼看,與司機做好聯控、互控。李岸澤攝
焦柳鐵路作為鐵路客貨運輸主要干線,春運期間,貨運列車比平時停靠更緊密,每天有幾十趟列車停靠在八斗站,由補機司機駕駛機車增加動力。“以前我們開內燃機車的時候,我們是在車尾推著火車上坡,現在換電力機車了,我們就在前面拉著火車前進。”鄧雄明說,他們補機司機將途經八斗站的重載貨車列車一次次推、拉至位於湖南境內的牙屯堡車站,一趟來回要走60公裡。
當天凌晨,鄧雄明作為副司機與司機王鵬超擔當值乘。完成各項准備工作后,機班兩人在司機室裡等待值乘任務指令。在3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后,終於,他們負責拉載的重載貨運列車終於駛入八斗站。此時,司機王鵬超立即與車站值班員進行聯控,確認徑路后,機車緩緩啟動行駛到挂車股道,鄧雄明則從司機室下來,引導司機進行機車與編組列車聯挂作業。
“嗚嗚嗚”,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凌晨5時許,牽引著滿載貨物的列車在兩個車頭的動力配合下緩緩駛出八斗站。焦柳線上隧道眾多,僅這30公裡的線路上就有37個隧道。夜間行車,加上遇到陰雨霧天氣,一路上,機班兩人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鄧雄明拿著對講機與另外一個機車司機做好配合、相互聯控,隨時調整功率,確保機車動力充足、列車上坡順利。“重載列車在上大坡道運行時,機車很容易空轉滑行,上坡控制不好就會坡停,坡停以后就很難再起車,所以補機司機與附挂機車全程配合操縱!”王鵬超說。
鄧雄明對機車車鉤進行檢查。李岸澤攝
“我們現在值乘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司機室裡有了空調,座椅也很舒適,”鄧雄明回憶道,以前補機司機駕駛的內燃機車,都是在車尾推著火車走,列車駛進隧道內,內燃機車后排出大量的濃煙,每次經過隧道時,補機司機必須戴上防毒面具來開車。2020年,焦柳線電氣化改造后,電力機車替代了內燃機車,補機司機也由原來的“推”火車的人搖身一變成了“拉”火車的人。
穿過凌晨的薄霧,天色微明,補機推送列車順利到達了牙屯堡站,鄧雄明他們又立即換下車頭,准備推送另一列貨車返回八斗站。春運期間,每天有幾十趟列車在八斗站經過,他們的值乘交路也比平時更加緊張繁忙,24小時不間斷輪休值守,保障著這條鐵路大動脈的安全暢通。(韋清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