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壯鄉

全國政協委員蘇海珍——

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李維俊 祝佳祺
2025年02月06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2月6日第18版截圖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東興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蘇海珍幾乎每周六晚都會驅車180多公裡,到南寧的工作室給學生傳授獨弦琴演奏技巧,風雨無阻。“你收的那一點課時費,還不夠過路費和油錢,圖啥?”面對他人的追問,蘇海珍總是笑盈盈地回答:“我是土生土長的京族女子,也是全國政協委員,為傳承非遺技藝、弘揚民族文化鼓與呼,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京族主要居住在廣西防城港東興市萬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獨弦琴藝術是京族的文化標志,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多年前,蘇海珍就開始調研獨弦琴藝術的傳承情況,走訪了幾十所學校,卻發現沒有一所學校開設獨弦琴演奏課,一些東興市本地學校的音樂課上,也聽不到獨弦琴聲。

“傳承民族文化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2017年起,蘇海珍抱著獨弦琴走進東興市的中小學、職業院校等,一邊利用寒暑假及周末給學校老師傳授獨弦琴藝術,一邊積極爭取教育部門支持,為學校配琴開課。“老師們經常是這頭上我的課,那頭又給學生授課,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再苦再累,也要努力播撒下傳承的種子。”蘇海珍說。

2023年,蘇海珍再次回到曾經走訪過的幾所學校宣講演奏時,驚喜地發現不少孩子愛上了獨弦琴。“一次宣講中,我發現台下500多名學生裡,有近400人上過獨弦琴課、了解獨弦琴藝術,演奏結束后他們圍上來,興奮地和我交流,我意識到多年前播下的種子,現在終於開花結果了!”蘇海珍說。

一根琴弦,奏響的不僅是京族文化、更是民族團結的樂章。現在,每逢京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哈節”,在蘇海珍的召集下,都會舉行百人海灘合奏獨弦琴,琴聲優美動聽,吸引游客前來欣賞。近年來,蘇海珍還接待了不少前來交流的外國樂團,並親自教授獨弦琴演奏技法,分享獨弦琴公益課開設經驗等。

除了積極弘揚獨弦琴藝術,過去一年多,蘇海珍還積極調研走訪、履職盡責,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發現京族“哈節”文化儀式、民俗禮儀等的傳承面臨老齡化問題,她積極籌備“京族人才培訓基地”,為民族文化傳承延續火種﹔為提升當地文化知名度,她積極對接文旅部門,策劃“京族文化+文旅”的特色旅游項目,通過文旅融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

“作為一名從事文藝教育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不忘初心、用心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我的使命,我會繼續帶著我的琴走向群眾,為國履職,為民盡責。”蘇海珍動情地說。

《人民日報》(2025年2月6日第18版)

(責編:李敏軍、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