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全面深化改革 廣西在行動”系列訪談

蘇湘華:以實干實績促改革強創新

2025年01月23日17:2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當前,廣西正聚力“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開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講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廣西故事,人民日報社人民網特別策劃推出“全面深化改革 廣西在行動”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主持人:此次接受訪談的嘉賓是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湘華。請問路建集團如何抓好改革深化提升,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加快融入廣西“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

蘇湘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廣西加快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重大使命任務,為路建集團立足廣西、面向東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路建集團堅持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為目標,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聚焦各項改革任務,應對行業挑戰、穩固發展基石,主動服務和融入廣西發展大局。

一是注重轉型發展提速。路建集團堅持抓好“內強外拓”,以市場為導向,統籌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資源資產整合配置,深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向港航水運、水利水電、軌道交通、房建工程等領域拓展﹔同時立足“工程建設”這一主業,協同發展投資運營、鋼結構加工以及設備運營等業務,拓展延伸產業鏈條。

二是注重科技創新提質。科技創新是改革的關鍵詞。路建集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5高企6中心1基地”科研平台體系為支撐,以工程項目為載體,路建集團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科技攻關,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現已擁有國家級和省部級工法、國家專利300余項﹔主編以及參編行業、地方標准16項。

三是注重人才培養提能。國企改革,重在釋放活力、提高效率。路建集團持續鞏固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成效,大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規范集團薪酬、職級和考核管理,搭建了企業改革的“四梁八柱”,有效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積極性,真正讓干部職工敢為、敢闖、敢干、敢創,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主持人:通過改革牽引,路建集團在助推“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蘇湘華:在廣西,“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濃縮著每一個八桂兒女的夢想。路建集團作為在廣西本土發展壯大的企業,已經在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深耕了65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在自治區“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中,特別是瞄准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這一關鍵項,充分發揮廣西交通建設主力軍作用。

一方面,我們堅持以實干促建設。截至目前,路建集團已參與建設完成柳州經合山至南寧、樂業至百色、崇左至水口、鬆旺至鐵山港等多個西部陸海新通道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任務,為廣西高水平推進“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從1994年參與建設廣西第一條高速公路桂柳高速至今,路建集團累計建設區內高速公路路基總裡程1435.5公裡、路面總裡程2444公裡,其中,2024年我們完成建設區內高速公路路基總裡程248.2公裡、路面總裡程281.2公裡,涉及那平高速、武忻高速、連賀高速等項目,為廣西高速公路建設貢獻路建力量。

另一方面,我們堅持以品質樹標杆。質量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路建集團圍繞重大項目建設,對標對表、高標高位,以“品質效益雙提升行動”助推工程高質量建設、以科技創新賦能工程高質量建設。

在公路路面施工領域,路建集團致力於全方位提升瀝青路面品質,不斷優化升級瀝青路面施工工藝,在瀝青路面平整度上屢創佳績。近年來所承建的高速公路項目瀝青路面平整度標准差均控制在0.35∼0.45毫米,最優值達0.354毫米,樹立了廣西質量標杆,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用實干擔當建設人民滿意交通,讓老百姓享受到高質量的路面行駛體驗。

在橋梁智能建設領域,路建集團重點開展超大跨徑組合橋梁智能建造技術研究,圍繞部分斜拉橋、波形鋼腹板橋、鋼管混凝土拱橋等不同橋型,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技術難題,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和工藝,建成了培森柳江特大橋、飛龍大橋、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等一批“世界級”工程。

特別是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它是南湛高速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在平陸運河馬道樞紐下方跨越運河,被稱為平陸運河“第一橋”。我們創新採用“低位拼裝+中段拱肋門架法”整體提升施工工藝完成大橋拱肋安裝,整體提升的拱段跨徑達202米、重量達1800噸,提升高度達63米,成為(當時)已通車的世界最大拱肋整體提升跨徑和噸位的鋼管混凝土拱橋。

勇擔使命,擊鼓奮進!接下來,路建集團將緊扣“十四五”規劃實施,加快推動項目落實落地,超前做好“十五五”規劃謀劃,為加速完善廣西立體綜合交通網,強化互聯互通水平,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中展現國企擔當。

(責編:何寧、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