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新春走基層︱大山裡的90后“總工”

人民網記者 王勇
2025年01月17日09:2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范冬冬在檢查老山隧道鋼筋綁扎質量。胡勇攝

范冬冬在檢查老山隧道鋼筋綁扎質量。人民網記者 王勇攝

春節將至,喜慶團圓的氛圍漸漸濃厚了起來,在黃百鐵路廣西段施工現場,卻還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4000多名鐵路建設者在施工一線吹響了奮斗的號角,全力以赴加快項目施工,確保工程項目如期推進。

1月14日,記者來到位於廣西樂業縣境內的黃百鐵路老山隧道,隻見這裡風槍作業、防排水施工依然在緊張有序地開展,挖掘機、運泥車等工程車輛絡繹不絕進出隧道。負責隧道施工的中鐵五局黃百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范冬冬和工友們一起來到隧道的掌子面,開始一天的工作。

范冬冬在檢查老山隧道混凝土襯砌施工質量(胡勇-攝).jpg

范冬冬在檢查老山隧道混凝土襯砌施工質量。人民網記者 王勇攝

現年32歲的范冬冬是河南商丘人,2016年畢業的他,先后參加過哈牡高鐵、貴南高鐵等新線建設,豐富的建設經驗讓他成為黃百鐵路廣西段各參建單位中為數不多的90后“總工”。

“老山隧道是我從事鐵路建設8年來,遇到過的地質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的隧道。”范冬冬說。據了解,老山隧道全長9121米,隧道最大埋深隻有441米,洞身有近70%被四級和五級圍岩包圍,邊坡穩定性差,很容易出現滑坡、失穩等安全風險。為此,施工單位施做抗滑樁,利用穩定岩石的錨固作用支擋周邊滑體的滑動力,確保邊坡的穩定是確保隧道施工的重要保証。2024年6月份,正是老山隧道抗滑樁施工的關鍵時期,范冬冬的孩子也在這個時候呱呱墜地,然而為了確保施工進度,范冬冬僅在兒子出生的頭一天趕回家中,第二天又匆匆趕回工地。“之前我參建的鐵路隧道,邊坡防護措施基本上個把月就可以完成,然而老山隧道這裡,我們足足干了4個月,最終保証邊坡和洞門的穩定性,為安全掘進奠定基礎。”范冬冬說。

節日前夕,施工人員對老山隧道施工台車進行檢修維護。胡勇攝

施工人員對老山隧道施工台車進行檢修維護。胡勇攝

在隧道掌子面,“噠噠噠噠”的機械轟鳴聲不絕於耳,施工人員正手持風槍開展掘進作業。“目前我們掘進所處地方屬於古滑坡岩堆體,大家一定要記住採用短進尺、早封閉施工方法,降低圍岩坍塌風險,確保施工安全,發現有異常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馬上跟我們報告,千萬不要盲目推進。”范冬冬一邊檢查作業隊的施工情況,一邊不停地叮囑眾人。

范冬冬所說的古滑坡岩堆體是目前老山隧道施工中最大的“攔路虎”,這種在遠古地殼運動中產生崩塌、錯落,進而在陡峻山坡上形成的疏鬆堆積體盡管隻有短短的256米,但由於穩定性很差,掘進施工一旦擾動過大,很容易出現臨空面,造成滑坡、坍塌等風險,因此大型的挖掘設備根本無法派上用場。2024年9月開始對堆積體掘進以來,范冬冬每天都在現場帶著隊伍斗敲寸掘,一步一步跟進指導作業。他還針對古滑坡岩堆體特有的軟岩變形、危岩落石、滑坡等風險制定了3個專項施工方案,確保在春節前啃下這塊硬骨頭。“目前我們安排了施工人員81名,每天按24小時進行不間斷施工,計劃每天完成3.2米的掘進任務,在春節前渡過堆積體,同時完成明洞工程,增強隧道穩定性,確保安全萬無一失,為節后加快掘進施工做好准備。”范冬冬說。

施工人員正在老山隧道進行風槍掘進作業。莫小斌攝

施工人員正在老山隧道進行風槍掘進作業。莫小斌攝

中午時分,記者跟著范冬冬回到駐地,范冬冬顧不上身上的塵土和厚重工裝,一邊吃著午飯一邊與妻子視頻通話。

“媳婦,等忙完這一陣子,我馬上回來,這裡的景色可漂亮了,等隧道修完了,鐵路開通了,我帶你和寶寶來這玩。”

“老公,你安心工作,多注意安全,早點回來,我們都想著你呢!”

挂了電話,范冬冬匆匆吃完碗裡的午餐后,又繼續向隧道深處走去。

據了解,黃百鐵路廣西段共新建隧道、橋梁各33座,橋隧比達90.6%,是目前廣西橋隧比最高的鐵路。2024年,在全體鐵路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黃百鐵路廣西段累計完成建設投資18億元,隧道正洞掘進超過9500米,橋梁樁基完成2200多根,建設進度正穩步推進。

“新的一年,我們將遵循科學、規范、高效管理要求,聚焦先進智造,推動機械化、工廠化與智能化有機融合,全面推行BIM+GIS技術、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等數字化應用、隧道智能管理和襯砌質量監測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從建設程序流程、依法節約用地、注重環保水保、現場文明施工等方面綜合施策,以開年即沖刺的姿態,高標准高質量完成今年各項投資任務。”雲桂鐵路廣西公司黃百鐵路建設指揮部高級工程師包其福說。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