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廣西地礦局找礦項目獲中國地質科學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2025年01月13日10:19 |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小字號

調研現場

  近日,從中國地質科學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會獲悉,廣西地礦局屬多家單位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合作參與的《桂西右江地區新類型鎢錫礦床找礦突破》項目榮獲中國地質科學院2024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據悉,會議邀請28位國內知名院士專家組成評審組,對各單位申報的20項科技成果進行評選,並經過嚴格評議和公開打分。廣西地礦局獲獎的項目自2020年起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肖昌浩副研究員牽頭啟動,廣西第四地質隊、廣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廣西地質調查院等多家單位參與協作,依托項目為重點成礦區帶戰略性礦產控礦構造調查、右江錫銻金多金屬戰略性礦產調查評價、右江成礦帶錫金多金屬礦集區礦田構造調查與找礦預測及沉積岩覆蓋區隱伏岩體三維反演及深部找礦勘查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Geoscience Frontiers》等國際地學期刊。該區的找礦理論及其成果打破了廣西以往在桂西地區重點尋找低溫熱液礦床的勘查認識,啟發了廣西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及地勘隊伍向隱伏岩體有關的高溫熱液礦床勘查的新思路,為廣西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近年來,自治區地礦局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不斷深化合作,加強產學研相結合,利用地質科學技術創新引領地質找礦新突破,在桂西百色地區沉積碎屑岩覆蓋區獲得新區域、新類型、新層位鎢錫礦床,為廣西傳統優勢產業和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機遇。該項目系統總結了該區岩漿熱液型錫礦構造控礦規律,構建了“深部岩漿供給、構造垂向運移、側向充填交代”的構造控礦新理論,揭示熱液流體中錫的運移和錫石沉澱新機制,明確構造通道引導下的成礦流體聚焦性流動是成錫礦的重要前提,提出了深部隱伏岩體及沉積相變的構造薄弱帶疊加區是找礦遠景區,深大斷裂是有利的導礦構造,層間破碎帶是重要的容礦空間等新認識。利用科技創新引領廣西百色地區平那礦區實現鎢錫找礦重大突破,提交新發現鎢錫礦產地 2 處,新增潛在經濟價值達35 億元。(毛承安、李興鵬、潘仲明)

(責編:龐冠華、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