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行業

創新驅動改革賦能

——華錫有色打造有色金屬行業一流技術研發平台

2025年01月07日09:1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柳州華錫有色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錫有色),緊緊抓住“科改企業”契機,圍繞“科技+產業”戰略定位,不斷改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和研發水平,大力推進產業鏈延伸和成果轉化應用,建設國內有色金屬行業一流技術研發平台和領先原創技術策源地。

銦錫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樓。江珅宇攝

銦錫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樓。江珅宇攝

優化企業機制,構建“科學高效”治理機構。一是強化公司黨組織領導。優化“三重一大”管理體系,制定“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實施細則,落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和前置研究討論公司重大經營事項決策的方式方法,明確公司黨組織法定領導定位,將黨的方針政策融入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引領科技創新向國家戰略要求和公司全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需求靠攏,充分體現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成立公司董事會,引進外部董事,厘清各治理主體邊界,制定完善公司章程和黨總支會議、董事會、總經辦會議、職代會議事規則,梳理各治理主體人事權、財權、管理事權等72件事項決策清單,進一步提高公司決策效率。三是建設具有科研特色的決策機構。將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引入公司治理,在董事會引入科學家2名,在公司領導班子引入技術帶頭人3名,組建公司科技創新委員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充分參與科研規劃、重大科研項目、科技人員激勵決策,提高公司治理機構的創新領航能力和科學治理能力。

深化市場機制,實施“全面縱深”制度改革。一是推動干部選聘改革,落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實施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設立技術、管理、操作“三通道”,推行競爭上崗機制,落實干部能上能下,三年來先后有9人退出管理崗位,管理人員比例下降至8%。二是推動用工改革,落實員工能進能出制度。持續優化員工結構,建立退休專家返聘制度,強化人才內培和外引,公司柔性引進省部級專家4人,博士級人才32人,技術人員佔比達76%,中高級技術人員佔比超50%,人均年齡低於35歲,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團隊。三是推動分配制度改革,落實薪酬能增能減制度。實現“分類+精准”全員績效考核,量化考核指標,拉開考核差距。綜合運用超額利潤分享、項目獎勵、科創成果獎勵等工具,薪酬資源持續向科研一線傾斜,向核心骨干傾斜,關鍵核心人員薪酬市場競爭力持續提高,公司科研人員薪酬差距最高達4倍,部分科研人員收入超過公司經理層成員。

高層次人才交流座談會。。江珅宇攝

高層次人才交流座談會。江珅宇攝

強化創新機制,搭建“生機勃勃”創新生態。一是高端專業的創新平台體系。充分發揮銦錫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聚合優勢,建成銦錫銻關鍵金屬高效利用成果轉化中試基地、CNAS檢測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小高地等創新平台,營造“戰略定位高端、項目課題充足、設備設施先進、組織運行開發、創新資源集聚”的軟硬件環境。二是良性互動的校企合作體系。著力開展產學研合作,與區內廣西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科技大學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聯合承擔自治區科技尖峰項目2項、重點研發項目9項,共建企業實訓基地2個,校企共享實驗室、共享人力資源,共享技術專利,共享研究經費,加速科研項目進度。三是柔性扁平的組織架構體系。合並冗余部門成立綜合服務部門,將科研人員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打破部門和專業壁壘,採取“揭榜挂帥”“組閣制”“首席專家負責制”等模式組建作戰團隊,提高組織的靈活性和反應速度,能夠快速精准地應對各種科研挑戰與市場變化。四是全面契約的項目管理體系。注重契約精神培養,與項目負責人簽訂契約書,明確職責權限和考核激勵條款,授予負責人路線遴選、經費使用、成員選用、績效分配權限,落實項目周例會機制,堅持項目全過程管理,確保項目合規經營,項目履約率達100%。五是尊重人才的企業文化體系。公司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科研容錯機制,支持科研人員勇於試錯。為科研人員提供豐富的博士生導師資源、課題項目實訓資源、專業能力培訓資源、合作高校學位深造資源。定期開展文化沙龍、青年聯誼、體育活動等,推動科研人員深入交流,營造引才用才的濃厚氛圍。六是暢通高效的成果轉化體系。公司積極實施科技成果保護,落實科技成果價值分析、決策和服務支撐工作,簡化轉化審批及處置流程,建成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支持科技人員獲取成果轉化收益,公司已孵化錫深加工產品6種。

榮獲2024年廣西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珅宇攝

榮獲2024年廣西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珅宇攝

目前,公司在深邊部成礦帶探礦、深部多層重疊礦體高效開採、難選貧銦錫銻多金屬資源高效分選、高硫錫精礦和高鐵銦鋅精礦高效冶煉、高密度低電阻大尺寸ITO靶材研制等多個方面已取得26項重大關鍵共性行業技術突破。獲得有效發明專利23件,專有技術5項,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和團體標准30項,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廣西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姚理)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