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聯口岸 暢通坦途助騰飛
——寫在那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之際

12月30日,百色—那坡—平孟高速公路(那坡至平孟口岸段)(以下簡稱“那平高速”)迎來全線通車。這條滿載著沿線邊疆各族群眾殷切期盼的高速公路,宛若一條墨色長龍,旖旎於雲貴高原余脈六韶山的崇山峻嶺間,一路向前,助推那坡邊陲實現了“角落變樞紐”的華麗轉身。在通車儀式現場,喜慶的禮炮聲接連響起,標志著平孟口岸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打通了中越邊境口岸跨境運輸的“最后一公裡”。
那平高速位於那坡縣境內,總投資84.15億元,項目主線全長51.093公裡,起於那坡縣城廂鎮下勞屯,新建T型那坡樞紐互通與合那高速公路連接,由北向南,途經德隆鄉、百合鄉、平孟鎮,止於那坡縣平孟鎮孟達村。
那平高速是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中“聯18”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自治區重點項目,由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直屬企業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投資建設,採用雙向4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准,設計時速100公裡。全線設置那坡、德隆、百合3處互通式立交,服務區1處,收費站3處。建成通車后將與已通車運行的合那高速實現互通互聯,廣西對越南邊境口岸的高速公路將增至9條,對助力打造中國通往東盟便捷的陸路大通道、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旅游文化發展、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具有重要意義。
最美橋隧 科技賦能筑就品質之路
“2013年,我們建設了那坡至平孟口岸二級公路,是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投資建設的第一條公路﹔時隔11年后的今天,我們建設的那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那平高速建設伊始,我們就下定決心要全力以赴建設一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平安百年品質高速公路。”參與過S518公路建設,現任那平高速建設指揮部黨支部書記、指揮長戴培柱說。
探索創新輕型液壓自升降爬模施工、懸臂整體提升、斜交地形隧道異形套拱零開挖進洞施工、航空物探、圍岩智能識別等施工技術……自2021年7月開工建設以來,那平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全線亮點紛呈,智慧滿滿。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看似尋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在那平高速近52公裡的高速公路建設中,會遇到52座橋梁、5座隧道,橋隧比高達48.27%,具有線路長、地質復雜,施工條件差、施工便道修筑難,安全風險高、技術難度大等特點。
那平高速項目團隊始終堅持“固標准、快推進、勇創新、提品質”的建設理念,在管理、技術、工藝等關鍵領域不斷創新突破、精益求精,以匠心打造那平高速精品橋隧工程。
那平高速那坡樞紐互通。景浩攝
那坡樞紐互通是那平高速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位於城廂鎮永寧村下勞屯附近,地形高差達50米,具有跨線、大跨徑、高墩等特征,其中,D匝道橋5#墩與6#墩之間距離達76米。如何安全順利地把重約443噸、整體提升高度達42.3米的鋼箱梁架好,是那平高速建設者面臨的一大挑戰。
破局的秘訣便是採用懸臂整體提升工藝,把在地面上拼裝焊接好的鋼箱梁節段利用懸臂支撐架,配合可靠提升設備,實現整體提升、合龍成橋。該工藝可有效減少高空作業風險,安全性高、質量更可控,在縮短工期的同時節約大量臨時支墩搭設成本。
全長4.8公裡的平孟邊關隧道是那平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線最長且施工難度最大的隧道,面對掘進中遇到的山體破碎、地下水豐沛、下穿國道與居民區等難題,項目建設團隊創新性地採用斜交地形隧道異形套拱零開挖進洞施工工法,不僅保障了施工進度,也減少了對自然植被的破壞。同時,還引入航空物探技術、圍岩智能識別技術等前沿科技,為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提供了精准的數據支持,有效降低了施工風險。2024年9月28日,該隧道順利實現全幅貫通,為全線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那坡樞紐互通、平孟邊關隧道施工是那平高速強化創新驅動,打造品質工程的一個縮影。那平高速建設指揮部以“嚴要求”為主線,圍繞“品質工程”建設,通過構建質量管控體系、嚴格材料源頭管控等,深入推進“項目管理專業化、工程施工標准化、日常管理精細化”的現代化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平孟邊關隧道科研成果已申請多個專利、軟件著作權,項目團隊先后榮獲2024年工程建設質量信得過班組活動“卓越級”、2024年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競賽特等獎等國家級及區級獎項共計10余項。
那平高速那懷2號大橋。景浩攝
低碳環保 四個先行打造綠色之路
如何在建設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是那平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者的頭等大事。
“既要對工程負責,也要對一水一木負責。要將綠色元素同項目建設實際進行深度有效融合,努力打造一條綠色邊關之路,用心用情守護好那坡邊關的綠水青山。”戴培柱如是說。
那平高速將綠色、生態、環保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全環節,始終堅持路修到哪裡,綠色就延伸到哪裡。
在建設過程中,那平高速始終貫徹落實路基及棄土場防排水先行、綠化先行、泥漿池防滲漏先行、防污染設備進場先行的“四個先行”原則,在隧道洞口增設7處油水分離池,在橋底增設3處油水分離設施,確保所有橋底排水及橋面排水均能順暢接入油水分離系統,保障沿線河流免受污染﹔禁伐施工用地邊界的樹木,將施工征地線范圍內的苗木進行移植,自然融合於高速公路綠化工程﹔合理優化41處聲環境敏感點的聲屏障設置,總長達到3541米,在確保沿線居民不受噪聲污染的同時,節約建設費用708.2萬元﹔開展綠色梁場建設,在主線路基上建設預制梁場,減少紅線外臨時用地和對環境的破壞,梁片預制施工完成后,對場地修繕便可直接施工,節約場地建設和復墾費用,共減少佔用臨時用地1165余畝,最大限度降低全生命周期資源消耗。
為了實現隧道砂岩洞渣高效重復利用,那平高速與桂林理工大學聯合,針對綠色隧道建設開展了“砂岩洞渣制備高強低收縮抗裂水穩基層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探索隧道洞渣、表土循環利用新技術,同時在全線場站建設管理中,積極推廣自動識別防塵噴霧系統、智能掃地設備、脈沖除塵器等新技術,達到防塵、降塵、減碳的環保效果。
修一條路,育一片綠。那平高速充分踐行綠色、耐久、示范、科技的路面工程目標,切實將品質路面做到內實外美。圍繞以“壯美那坡 邊關之旅”為主題的文化景觀設計,建設中力求達到中央、路測和服務區各種花木錯落有致,隧道洞門、服務區等景觀裝飾展現沿線少數民族傳統風貌。那平高速建設者們用維護原生態、再造原生態的巧手畫筆,打造出一條與自然相融、與山水相依的綠美高速公路。
那平高速主線標線清晰,順直平暢。景浩攝
聯通口岸 樞紐互通暢通發展之路
道通人和百業興。
那坡縣位於廣西西南邊陲,地處雲貴高原邊緣,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農業資源和邊關民俗文旅資源,以其獨特的黑衣壯民族文化而聞名,被譽為“黑衣壯故鄉”。
那平高速正式通車當天,湖北游客施俊靚特意和朋友一起自駕游到平孟走邊關。“聽說那平高速路通車,我們剛好自駕游到南寧,就特意趕過來了,一直想去看看國門,這次終於有機會了。”施俊靚說,那平高速自駕游體驗感很舒適,不僅路況非常好,沿線景色也非常迷人。
“那平高速路開通后,自駕游的游客會增多,我們的生意也肯定會更好。”返鄉創業群眾黃國書在合那高速坡荷出口附近的中山村經營著一家“黑衣壯”農家樂,他對那平高速公路的通車充滿憧憬。
那平高速通車后,那坡樞紐互通與合那高速公路連接,將坡荷鄉中山村尼的呀田園綜合體景區、城廂鎮達臘彝族村寨和平孟口岸、平孟古炮台遺址等景點串聯,縮短了游客體驗邊關風情游的時間,從而為那坡縣域文旅發展注入新動力,助推“快進慢游”的“交通+文旅+鄉村振興”等路衍經濟產業蓬勃發展。
“經濟發展必須借‘道’而興,我們要利用好那平高速公路這一優勢,幫助本地桑蠶搭上外銷的‘快車道’,促進產業發展。”百合鄉黨委書記王劍敏表示。
種桑養蠶是那坡縣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那平高速全線共有3個互通接入沿線的德隆鄉、百合鄉、平孟鎮,打通了外聯“大動脈”,暢通了內聯“微循環”,將進一步加快蠶繭銷售、加工制品等環節的流通速度,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動力,織就一條邊關新“絲路”。
“高速就是跑得快!以前每天跑一趟,通車后一天能跑兩趟,我們跑貨運比以前方便多了。”貨車司機鐘紹興駕駛著一輛滿載越南進口商品的大貨車,通車當天在平孟收費站入口早早排隊等候,希望拿到第一個駛上那平高速的“好彩頭”。
交通促開放,邊陲變前沿。那平高速建成通車后,那坡到平孟口岸的出行時間將由100分鐘縮短到30分鐘左右,對促進口岸建設和邊貿繁榮發展,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那平高速的運營開通,助力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方便了沿線各族群眾的出行。
平孟鎮念井村西馬屯瑤族群眾鳳才剛在通車當天,特地駕車帶著母親和家人馳上高速公路到那坡縣城游玩。“老母親苦了一輩子,這幾年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現在高速路通到家門口,也圓了母親上高速的願望。”鳳才剛說。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大道如虹行致遠。伴隨著沿途一路美景,那平高速讓那山不再高路不再遠,讓那坡從偏遠閉塞的邊疆末梢躋身開發開放前沿,走在這條通衢大道上,那坡邊疆各族群眾昂首挺胸唱響新時代的幸福之歌。(凌箐璐 景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