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桂中再添大通道 山海聯通譜新篇

——廣西北投集團武宣—來賓—合山—忻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2024年12月26日11:5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一條橫跨來賓市東西方向的交通“大動脈”——武宣—來賓—合山—忻城高速公路(簡稱武忻高速),在來賓市百萬人民的熱切期盼下,歷經1萬多名建設者1000多個日夜的拼搏堅守,於12月26日全線建成通車,補齊桂中地區交通網關鍵一橫,助力來賓市“1小時經濟圈”願景成為現實!

武忻高速K6主線。陳洪安攝

武忻高速K6主線。陳洪安攝

一路坦途一路繁花。武忻高速由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直屬企業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投資建設,全長118.17公裡,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時速120公裡。全線在來賓市境內,起筆三江口,落墨桂中腹地,成為桂中大地直通粵港澳大灣區的便捷出海路線、“東融”大通道,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增添新動能。

一路攻堅一路高歌。武忻高速以黨建引領為旗幟,以品質交通托舉人民“甜蜜生活”,立足精細化管理,傾力打造品質之路、綠色之路、惠民之路、甜蜜之路,續寫“甜美來賓”新藍圖。

科技賦能 品質更硬核

武忻高速全線設置橋梁40座,隧道17座,橋隧比達34%,其中最后60公裡路段橋隧比超60%,山高谷深、地質復雜,工程艱巨。

廣西已建成最高索塔、最大跨徑斜拉橋——武忻高速武宣黔江特大橋一跨過江,凌飛黔江之上。陳洪安攝

廣西已建成最高索塔、最大跨徑斜拉橋——武忻高速武宣黔江特大橋一跨過江,凌飛黔江之上。陳洪安攝

青山綠水間,雲霧繚繞,武忻高速武宣黔江特大橋如巨龍橫臥,一跨過江,主跨618米,索塔高216米,是廣西已建成最高索塔、最大跨徑斜拉橋,也是一座蘊含“高精尖”力量的科技橋。項目建設過程中開展技術研究,相繼攻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高塔線形控制等建設難題﹔創新纜索吊裝系統,打破地形限制,在方寸之地遠程精准吊裝總重達8800噸的鋼箱梁﹔創新提出多目標索力優化方法,實現索力、主梁形狀和主塔同步偏移控制,橋梁毫米級合龍﹔應用BIM+技術、鷹眼監控平台等10余項信息化手段,推動數智化建造。

科技支撐與創新攻堅,不止於此。

列車從廣西單體噸位最大轉體橋——武忻高速維都上跨鐵路分離式立交特大橋飛馳而過。贠文豪攝

列車從廣西單體噸位最大轉體橋——武忻高速維都上跨鐵路分離式立交特大橋飛馳而過。贠文豪攝

廣西單體噸位最大轉體橋——武忻高速維都上跨湘桂鐵路分離式立交特大橋率先應用“智能球鉸”大噸位轉體關鍵技術,與廣西大學設計科研團隊開展校企合作,讓重2.2萬噸的轉體T構高精度“轉身”。項目在國內首次應用大體積混凝土布裡淵光纖維測溫技術等多項智慧手段,推廣應用科技創新技術70余項﹔探索出一系列新技術和新工藝,先后獲國際金獎1項、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2金2銀2銅、QC成果28項、BIM獎項14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6項與發明專利授權1項,在廣西高速公路建設中起到了科技引領和示范作用。

精細建造 生態更綠美

武忻高速沿線穿越1個國家濕地公園、1處廣西珍稀魚類保護區,穿過或緊鄰11處水源保護區,毗鄰近百個村屯,環境保護要求比以往更加嚴格。

“武忻高速持續探索與實施綠色施工創新做法,讓‘綠色’成為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的關鍵詞。”武忻高速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總工程師吳昌鬆介紹。

把交通工程輕輕放進大自然。施工中,讓沃土“搬家”,對肥沃表土集中剝離、堆放,在場站臨時用地復綠復墾使用,實現沃土異地“重生”﹔拌合站安裝砂石分離機,設置三級沉澱池,實現廢水廢渣“零排放”﹔提前修建擋土牆、臨時排水溝、做好農田灌溉設施保護設計,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質污染﹔邊坡開挖一級、防護一級、綠化一級,減少水土流失﹔定期對施工區域進行生態監測﹔臨近村庄段落嚴禁夜間施工,推行“四新”設備,設置隔聲板,靜悄悄施工……綠色環保施工的“好點子”不勝枚舉,武忻高速走出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武忻高速穿行在青山綠野間。黎冰攝

武忻高速穿行在青山綠野間。黎冰攝

種下春天的顏色,用綠色點綴桂中大地壯美如畫。武忻高速一路花繁葉茂,中分帶苗木品種每5公裡一變換,樞紐互通設置園林“微景觀”,打造出兼具功能性、觀賞性的立體綠化景觀,讓綠水青山秀色更美。

匠心雕琢 出行更舒暢

開車行駛在武忻高速上,一路舒暢、平穩。

隔著車窗玻璃,紅葉石楠、塔柏、三角梅等10余種苗木一一閃過。車輪之下,是突破毫米之微的壯美大道。武忻高速堅守跨越百年的品質追求,嚴把技術關,實現路面平整度標准差小於0.4mm,遠低於1.2mm的行業標准,精細把控橋梁伸縮縫施工,避免“跳車”通病。

走進紅河服務區,瀝青路面寬闊平順,草木青翠濃郁,建筑美觀精巧,加油站、充電樁、休憩大廳等配備設施一應俱全。建設中,武忻高速著眼於高速公路全壽命周期集成管理,將“建管養”一體化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實現管養中心提前一年半完工交付、2對服務區提前10個月完工交付,打破既往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交付困境,並在機電工程建設中形成了一批深化“建”“管”銜接的新路子、新做法、新經驗。

全線7處收費站均裝上了“智慧大腦”,引入業內先進的“收費機器人”設備,集AI識別、自動發卡、自助交費、遠程管控等多項智慧交通創新應用於一體,高效運作,具備無人值守運行條件,給司乘人員帶來絲滑的通行體驗,呈上武忻高速“安、暢、舒、美”的靚麗名片。

武忻高速合山北服務區實現提前10個月完工交付,各項設施齊全。凌國穎攝

武忻高速合山北服務區實現提前10個月完工交付,各項設施齊全。凌國穎攝

黨建引領 建設更普惠

“修了三年,盼了三年,終於通車了!”家住忻城縣新圩鄉的村民藍梅強高興地說。

紅水河岸陡水急,忻城縣新圩鄉、紅渡鎮隔著150米的河面相望,兩岸群眾通行要麼依靠渡船,要麼繞行40公裡、走50分鐘的遠路,交通十分不便。

武忻高速以交通先行,為幸福開路。項目設計初期結合當地群眾出行需求,在新圩紅水河特大橋主線邊上增設一條開放性、同跨徑、同結構形式的連接線橋梁,並以雙車道二級公路技術標准建設1.399公裡的新圩連接線,起點接省道S510、終點接縣道X652。讓沿線群眾不用上高速,免費通行,實現5分鐘暢行兩岸。

從望河而嘆到看大橋橫波,武忻高速建設給沿線村民生活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便利,也給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建設過程中,武忻高速指揮部黨支部創建“筑路先鋒+‘五’心向黨”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對沿線學校、村屯鄉鎮、困難群眾經常性開展安全知識進校園、金秋助學、助農興農、走訪慰問活動。發揮國企自身輻射帶動作用,吸納近千名村民就業。同時注重“永臨結合”,同步完善沿途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援建鄉村自來水引水工程,累積新建、拓寬、加固便道與橋梁159.35公裡,惠及70余個村屯、5.1萬人出行,以務實行動提高沿線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讓武忻高速建設更普惠、更有溫度。

武忻高速新圩紅水河特大橋主線橋、連接線橋實現工程建設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黃全毅攝

武忻高速新圩紅水河特大橋主線橋、連接線橋實現工程建設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黃全毅攝

越山向海 未來更甜蜜

歲末,紅水河兩岸果地、蔗林間,處處是忙碌的身影。來賓這座年輕的“中國糖都”“桂中糧倉”又迎來豐收年,也潛藏著新的機遇。

項目建成通車后,武宣經合山至忻城行車時間由3.5個小時縮短至1.5個小時,並與G7212柳北高速、G72泉南高速、S31三南高速等縱向通道交匯,實現來賓市各縣市區高速公路網聯通,形成來賓市“一小時經濟圈”。未來,忻城鮮糯玉米、合山蘆筍、武宣牛心柿和胭脂李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將享受綠色通道政策,免收過路費走武忻高速,走出桂中大地,走進千家萬戶。

從出山到向海,一路直達。沿著武忻高速一路向東,緊密連接來賓市三江口新區——桂中海陸通達的節點,再向東經大藤峽水利樞紐、珠江—西江“黃金水道”,共同構筑起桂中腹地直通粵港澳大灣區的立體化“東融”通道。

大通道帶動大開發,大開放推進大發展。

與已經完成工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沿海發達城市不同,來賓的資源稟賦還沒得到釋放和發揮,從資源到價值的轉換潛能巨大。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廣西“十四五”區域協調發展試點城市,來賓市正向海圖強,拓寬發展新通道,建設廣西內陸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新高地,加快構筑“五千九百”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今,銜接海陸、通衢四方的武忻高速,猶如群山之中疾馳的快車,滿載百姓因路而興的期許,全速前進,開啟桂中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黃艷芳)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