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中學:“四融”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博白縣中學目前在校師生職工5800余人,有漢族、壯族、毛南族、蒙古族、水族、侗族等9個民族。近年來,該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四融”工作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辦學治校各方面,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把各族學生培養成為有堅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融入政治學習,思想引領鑄師魂。作為“桂南革命搖籃,白州文化先鋒”,該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教育教學、師德師風和個人成長全過程。強化理論學習。堅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作為“政治工程、一把手工程、生命線工程”來抓。強化理論研究。組建理論研究、教育教學研究、社會實踐研究等隊伍,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調查研究。強化品牌工程。以名師講黨課、環玉講壇等為載體,引導各族教師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融入教學過程,課程育人促認同。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教育內容、教學計劃,貫穿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始終。開設特色課程。把芒編作為地域特色課程的選修課,組織學生到龍頭企業開展研學活動,增進對家鄉傳統工藝的了解,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信。組織深挖結合點。組織教師深挖政治課、歷史課、語文課、體育課等學科與民族團結教育的結合點,做到備課上有體現、課堂上有展示,實現在各學科教學活動中有機滲透民族團結教育。如在體育課中有關背簍繡球、跳竹竿、同心板鞋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或活動等。開展各類實踐活動。依托開學第一課“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活動、主題班會課、國旗下的講話等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組織參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說課活動、讀書活動、示范課教學、經典誦讀等活動。依托校園內的校史館、孔子雕像、聖園、字祖園、王力雕像等紅色教育基地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融入德育活動,文化賦能聚力量。積極推進“大美育”研究與探索,將“大美育”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將美學原則滲透進教育教學活動各環節。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活動。舉辦愛國主義書畫展,慶國慶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厚植家國情懷。組織新生和新老師學習學校革命史﹔以百年校慶為主題,舉辦元旦晚會和布置班級走廊文化牆,引導各族學生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攜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活動。組織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主題班(隊)會、“三月三”唱山歌快閃活動、民族美食特色展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各民族文化,促進各族學生在學校裡共居、共學、共樂、共進步。開展團建研學活動。以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校慶為契機,積極開展各類研學活動,將民族團結與愛國教育融入其中,不斷拓寬學生視野,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充分運用好朱錫昂紀念館、朱光故居、王力故居、王力書院等,開展“賡續紅色基因 緬懷革命先烈”等主題活動。
融入平安校園建設,和諧校園護成長。平安的校園環境能讓不同民族的師生感受到平等、尊重與關愛,有利於促進民族間的和諧相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礎。開展校園防欺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完善應急預案,在宿舍、樓道、操場等重點區域安排專人值守,設置投訴舉報信箱,做到及時發現妥善處置。開展摸底排查,對摸排出重點問題學生造冊登記,落實包聯教育責任、班級信息員安全員,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守護學生健康成長。舉辦專題講座、召開禁毒主題班會、參觀禁毒教育基地,觀看禁毒電影和線上展覽、出版禁毒宣傳專題板報系列活動,讓師生充分了解毒品的基本知識、毒品危害及如何預防拒絕毒品等方面的內容,牢固樹立防毒拒毒意識。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法治意識。通過邀請法治校長進校園宣講法治知識,定期組織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努力增強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為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奠定堅實基礎。(闕志平、李麗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