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綜保區發展績效評估出爐,憑祥綜保區排名前進49位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2023年度全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結果,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憑祥綜保區’)在全國150個納入考核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位列第41位。其中,憑祥綜保區在西部、東北地區排名第6位,相比2022年綜合排名提升49位,評估結果為A類,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准。該評估結果顯示,憑祥綜保區首次實現2021年自治區政府發布的《廣西加快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綜合排名進入前列的任務目標,獲評A類綜保區,創歷史新高。
憑祥綜保區於2008年12月19日獲批設立,是我國獲批成立的第四家綜合保稅區、第一個具有跨境合作背景的綜合保稅區,具有口岸作業、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和國際貿易四大功能。綜保區先后榮獲“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廣西首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多個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2023年入區企業貿易額1283億元,對外貿易額排在全國綜合保稅區第13位,排廣西5個綜合保稅區第1位。作為廣西第一個打造的綜保區,憑祥綜保區正不斷激發內生動力,積極提升對外開放平台新發展格局。
豐富貿易業態類型,釋放貿易新動能。保稅物流提質升級。圍繞中國東盟跨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鼓勵高貨值產品通過保稅物流進出口,2023年完成保稅物流貨值1273.3億元,連續9年佔廣西總量70%左右。跨境電商實現全業態發展。累計推動18家跨境電商企業成功開展業務,實現9610、9710、9810、1210各種業態模式落地,2023年,實現交易額39.51億元,同比增長56.04%。
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打造跨境產業鏈。憑祥綜保區在一期1.01平方公裡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全力優環境、抓招商、拓通道、促發展,整合國內外資源,構建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近年來,初步建成了以電子信息加工、東盟特色產品加工為主的跨境加工貿易產業基地,推動中越產能協作,引進良維電子加工、盟區健康產業、貝斯塔木材加工等一批重點項目。截至2023年底,年產值1億元,先后引進432家企業入駐發展,其中上規入統企業6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