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平桂區:設施農業“蔬”寫發展好“豐”景

2024年11月18日09:25 |
小字號

在賀州市平桂區,一場現代農業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近年來,平桂區積極創新農業發展新思路,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特別是設施大棚蔬菜產業,不僅推動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更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連片的標准溫室大棚排列整齊。

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連片的標准溫室大棚排列整齊。

11月12日,位於平桂區羊頭鎮木園寨設施蔬菜種植大棚裡的180畝辣椒進入採收旺季。大棚裡,一個個色澤飽滿的青椒“躲”在郁郁蔥蔥的枝葉中。工人們穿梭在大棚裡採摘青椒,並將採摘好的青椒進行挑選分裝、稱重,裝車之后第一時間運送到各銷售點。

“現在是冬季,但我們這裡仍然是農忙時節,今天就有近100人來採摘青椒。我從去年開始,就在附近的大棚裡除草、採摘,每天能掙100元,到年底還有土地流轉費,不僅學到種植技術,還能照顧家庭,心裡很滿足。”在大棚內忙著干活的村民李花說。

同樣,賀州市春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帥說:“目前青椒銷售挺可觀,1天就能採摘20噸左右,主要銷路有三條:一條是賀州城區商超,一條是粵港澳大灣區訂單式銷售,一條是通過線上網絡平台進行銷售。”

“這裡,早已不再是傳統農業的模樣,而是現代農業的典范。”羊頭鎮黨委書記莫柳艷說,木園寨設施蔬菜種植僅是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一個縮影。據莫柳艷介紹,為實現“廣西設施農業看賀州”奮斗目標,2018年以來,平桂區積極探索設施農業“聯合體”發展模式,集聚優勢要素資源,創新推出支持設施農業發展政策體系,推進壽光模式本土化,在羊頭鎮的龍山、中紅、大井、羊頭等村建成廣西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7000畝設施蔬菜產業園。產業園每年以訂單形式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辣椒、西紅柿等時令蔬菜6萬余噸,產值超2億元。

工人在採摘青椒。

工人在採摘青椒。

產業振興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動力引擎。在產業園的引領下,平桂區的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目前,產業園帶動的主導產業蔬菜播種面積達10萬畝,其中雙季蓮藕、香芋等設施蔬菜4萬畝,蔬菜產量高達30萬余噸。先后注冊有“非常桂”“野裡鄉”產品品牌,有蔬菜產品綠色食品認証46個,“平桂彩椒”“平桂蓮藕”入選中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春霖、榮豐、華瑞等3個企業運營的大棚蔬菜基地被自治區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產業園所在的羊頭鎮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也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設施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創優品種、科技賦能是關鍵。為避免與糧爭地,產業園選擇泥夾石地、摞荒地、一般旱地作為大棚建設用地,通過翻耕、平整、小並大、地力培肥等措施改善耕地條件,滿足高標准大棚、薄膜連棟棚、冬暖型棉被棚等大棚建設要求。生產大棚配備雙膜保溫、內外遮陽降溫及水肥一體化設施,可反季節栽培辣椒、番茄、哈密瓜等時令果蔬,實現周年生產。每畝大棚年產辣椒6噸,產值達5萬元左右,比普通的露地栽培高15倍。

“探索智慧化種植技術模式,建成智能種植棚1000畝,大棚配備自動滴灌施肥、自動調控溫濕、智能溯源等‘六自動一溯源’一體化設施,配置電動噴霧器等現代農業機械化設備,可實現1人管理30畝大棚。”平桂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農藝師李祖彪說。

挑選分揀青椒。

挑選分揀青椒。

除了技術和設施的引進,平桂區還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產業園通過統一蔬菜品種、統一用藥品種、統一施藥配方、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收購、統一品牌銷售等方式,開展一條龍社會化服務,加強了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

此外,建立“十大聯帶”聯農帶農機制。實行村集體入股分紅、訂單種植、保價收購,帶動群眾土地租金收入1700萬余元,吸納本地群眾就業11萬人次,戶均增收3萬元。

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農業產業的升級和鄉村振興,更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設‘一核一軸三區’產業園布局。其中,‘一核’指位於羊頭鎮的‘循環產業科技發展核’,‘一軸’指依托產業發展道路的‘循環產業聯動發展軸’,‘三區’是指北部綠色循環發展區、中部農業現代化樣板區、南部設施農業示范區。”平桂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志偉說,這一布局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園的集聚發展和產業升級。

下一步,平桂區將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依托大灣區“菜籃子”市場,建鏈延鏈補鏈,發展大棚蔬菜全產業鏈,進一步擦亮平桂大棚蔬菜“金字招牌”,建成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品類最全、功能最優、聯農最廣的現代設施蔬菜基地。(陶勝平)

來源:平桂區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