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萬畝“旱改水” 增收千噸糧
恭城瑤族自治縣龍虎鄉龍嶺村實樂屯耕地提質改造項目“豐”景。蔣軍華攝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在桂林廣袤的農村地區,一幅幅和美鄉村的畫卷正徐徐展開。從空中俯瞰,青山、稻田、村落、公路,在艷陽下阡陌縱橫,交相輝映,猶如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油畫。
連日來,桂林市各縣區的水稻陸續成熟,村民們趁著晴好天氣,忙著搶收搶割搶晒,田間地頭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處處漫溢著鄉村振興的好味“稻”。在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鎮太平村、嘉會村耕地提質改造項目現場,種植管護企業恭城縣宏源現代農業發展公司正在忙碌收割。
“過去這片地灌溉設施不完善,隻能種點玉米、蔬菜、花生,經濟效益並不高,現在土地平整了,水也通了,產量和產值都能提高。幾分的‘小田’變成幾畝的‘大田’,變成了有便利灌溉渠道、寬敞機耕道的良田,讓規模化種植成為現實。”嘉會村書記王長明感慨道。據了解,由於村裡青壯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田地逐漸被撂荒,隻有零零星星幾塊菜地,今年通過實施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工程,修建水渠1.39千米、道路6.24千米,建成優質水田約700畝,畝產水稻600斤,實現增收50萬元。
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鎮太平村、嘉會村耕地提質改造項目場景。蔣軍華攝
“改造后的水田委托縣現代農業企業管護,通過土地流轉,村民每畝收益600元,三年后,村民可以自由選擇耕種或繼續流轉。”恭城縣整理中心主任蔣東山介紹,昔日的撂荒地搖身一變成為增收田,村民們喜笑顏開。
這是桂林市2024年竣工驗收的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之一。據統計,2014年以來,全市共完成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159個,打造了一個個“田成塊、路相連、渠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高效農業生產區。對此,桂林市迅即行動,舉一反三開展整治,一手抓問題排查整改,一手抓項目實施管理,進一步規范全流程監管,出台后期管護、資金監管等制度機制,完成21個旱改水項目問題整改,恢復水田面積近千畝,完成12個旱改水項目竣工驗收,新增水田2700畝。
灌陽縣水車鄉江塘村旱改水項目整改后水稻收割現場。周宇攝
2014年以來,桂林市通過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建成優質水田達到了4.5萬畝,2024年水稻產量預計達3500萬斤,糧田真正變成“良田”,在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助推農地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共贏。(李剛 陳冬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