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包裹”牽系“大團結”

——廣西打通民族地區快遞進村“最后一公裡”側記

2024年10月22日09:33 |
小字號

山水之韻,民族之魂。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地理位置特殊,民族風俗獨特,有1890萬少數民族人口居住於此。在廣西農村地區,平均每天有170萬件快遞包裹流動,完善的快遞物流網絡為少數民族地區交往交流交融、實現致富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干淨整潔的“ 四好農村路”

隆林各族自治縣干淨整潔的“四好農村路”

從指尖到身邊 民族地區快遞暢達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革步鄉紅岩村村民韋鳳杰在村裡開經銷店同時代理村級電商網點,為村民提供代買代銷、快遞代收等服務。他的採購單裡涵蓋生活家電、農資用品、生鮮美食等不同需求的物品,隻需線上下單這些物品通過快遞三天左右到達身邊。“現在在村裡生活方便多了,網上有的村裡也能有。”韋鳳杰說。

地處偏遠山區的民族群眾也能體驗從“指尖”到“身邊”的小幸福,背后依賴的是覆蓋面廣、通行能力高的農村路網和便捷完善的快遞物流網絡。

一直以來,廣西交通運輸系統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依托“四好農村路”建設、“四建一通”工程、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業融合發展等系列政策,推動民族地區交通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物流體系建設,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

金秀瑤族自治縣鄉村公路與村庄、綠色植被相映襯

金秀瑤族自治縣鄉村公路與村庄、綠色植被相映襯

十年間,廣西12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的農村公路總裡程增加7810公裡,漲幅63.3%,邊境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比例達100%。如今,俯瞰八桂大地,15.49萬公裡農村公路猶如毛細血管,延伸至鄉村各個角落,為民族地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交通巨變,郵路綿延。得益於農村地區交通路網的不斷完善,廣西“快遞進村”工程加快推進。截至2023年年底,廣西累計建立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09個,中心鄉鎮寄遞物流中轉站864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4567個,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全區八成以上約12萬個自然村實現“村村通快遞”,九成以上約1.4萬個行政村實現“快遞天天送”。

從鎮上到村裡 快遞服務不斷升級

九萬大山山麓的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居住著毛南、壯、瑤、苗、仫佬等少數民族31.3萬人,全國70%的毛南族人口聚集於此。

過去,縣裡快遞服務不夠完善,服務末端隻能到鄉鎮繁華地段,對生活在村裡的村民來說寄取快遞是一件“麻煩事”。

“大件不好拿,小件懶得跑。”不僅如此,配送時長也不穩定。而這不僅僅是快遞流轉效率問題,還與資源配置有效利用關系密切。“以前每天下行到村裡的快遞量並不多,如果每個快遞公司單獨跑一趟去派送非常不劃算,運營效能低,長此以往容易打擊公司下鄉的積極性。”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環江縣分公司郵件運輸負責人說。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中南村”客貨郵“服務站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中南村“客貨郵”服務站

2022年,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將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列為“廣西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創建縣”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工作,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裡”。目前,該縣建成縣級物流分揀中心1個,配備自動化快遞包裹分揀設備2套,有效整合5家快遞企業,改造升級119個村級客貨郵綜合服務點,實現站場資源、運力資源、網絡資源、設備資源、服務資源有效利用。

隨著攬派效率持續提升,服務質量穩步升級,毛南族群眾也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快遞服務。

“現在村裡就有快遞站點,就算住得遠的也能夠在10分鐘左右取上快遞。不僅如此,村民的生鮮食品也能放心寄出去,太方便了!”談及快遞進村帶來的變化,下南鄉中南村黨支部書記譚文專深有體會。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級物流分揀中心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級物流分揀中心

“客貨郵”融合發展加強了快遞末端共同配送體系建設,加速了農村地區快遞流轉效率,是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裡”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廣西推動建立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商務、郵政、供銷社等多部門協同配合機制,支持客貨郵綜合服務網絡建設,推動客貨郵信息共享,印發《廣西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示范創建工作方案》,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給予客貨郵樣板縣資金支持,切實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裡”,讓各民族地區群眾享受到快遞進村的便利。目前,全區共創建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8個,其中富川瑤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等3個民族自治縣成為樣板縣。

挂滿枝頭的恭城月柿

挂滿枝頭的恭城月柿

從田地到餐桌 致富有了新途徑

快遞進村一頭連接著消費品下鄉進村,另一頭則連接著農產品的上行和村民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是中國月柿之鄉,月柿種植面積達22萬畝,是當地的重要經濟產業。“我們蓮花鎮家家戶戶都種植月柿,每年有超千萬件月柿鮮果及相關制品通過快遞寄往全國各地。”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蓮花村書記夏志廣介紹。

近年來,隨著電商產業與快遞物流產業加速融合,快遞進村“最后一公裡”斷點不斷疏通,恭城月柿搭上電商物流的快車道,產業發展迅速,柿農人均年收入從不足800元,增長到2.2萬元以上,為瑤鄉地區民族群眾實現家門口致富注入強心劑。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蓮花村村民正在打包月柿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蓮花村村民正在打包月柿

除月柿種植外,日益完善的物流網絡體系讓瑤鄉人民有了更多致富新路徑。

“如今,城市居民對新鮮‘土貨’有強烈需求,我們開發‘元村長’系列平台,利用村民的菜園子、后院子幫助城市人口種養日常所需的食材,最終實現家門口致富。”桂林品華油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穎華介紹。

依托“電子商務+農村物流”,周穎華牽頭開發“元村長”在線商城與“元村長”智慧農業APP,將農村閑散土地及人力資源充分利用,讓農民可在平台上進行各種農產品銷售及服務交易,再通過村級服務站點將“土貨”送上餐桌。

恭城瑤族自治縣利用完善的農村寄遞物流反哺產業發展,是交通運輸行業當好“先行官”助力地區民族群眾實現致富增收,促進民族團結的生動縮影。

得益於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進一步完善,近年來,廣西不斷發揮交通客貨運輸場站、農村郵政、快遞網點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直播電商、社區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助力農產品外銷。2023年全區寄遞農特產品包裹近3億件,帶動產值超210億元。其中,直接從農村地區寄出的快件9031萬件,同比增長25.16%,“快遞+電商”“快遞+直播”等農村創業新模式快速發展。

郵車行駛在桂林市陽朔縣遇龍河的大橋上

郵車行駛在桂林市陽朔縣遇龍河的大橋上

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上, 廣西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各族群眾各種問題的“總鑰匙”,積極發揮交通物流先導性、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推動產業發展與民族團結交融共進、互促共贏。如今,一件件快遞包裹從田間地頭發出,連接千家萬戶、千行百業,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寫照。(譚雪飛 莫寬文)

來源:廣西交通運輸廳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