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以耕地保護為基 鋪就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
“今年種植了15畝甘蔗,長勢喜人,預計到年底,每畝產量能達到7噸。”9月21日,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大許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兼甘蔗種植戶霍佳麗,在央視頻“豐稔江河”頻道《豐稔江河·如果河流會歌唱》節目中分享了自己與甘蔗的“甜蜜”故事,以及來賓市如何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農業產業化和機械化發展,實現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雙贏局面。
霍佳麗的甘蔗種植之路,見証了來賓市農業現代化的轉型:2011年起,霍佳麗便開始在大許村推廣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盡管初期遭遇了村民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但她堅持不懈,終於改變了蔗農的傳統種植方式。
2015年,興賓區鳳凰鎮黃安村成立了甘蔗生產專業合作社,同年還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小塊並大塊”,將2741塊零散地塊整合成72大塊,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創造更好條件。
2023年,“桂中治旱”工程正式引進大許村,修好了2000多米的農田水利設施,增加水田灌溉范圍,耕地得到保護,糧食安全有了保障,一舉改變靠天吃飯的歷史。
近年來,來賓市聚焦耕地保護這一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積極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全市耕地總量淨增加8.04萬畝,連續3年實現淨增加,有效遏制了耕地持續減少的態勢。這些新增耕地不僅為水稻、甘蔗等作物的種植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來賓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提質改造增加水田面積 促進水稻種植機械化
在興賓區三五鎮廣榮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2023年創建的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全程機械化育秧、管理、收割,烘干作業技術模式,實現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面積3.06萬畝,帶動輻射水稻種植面積7萬畝,就業人數50人。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近年來,來賓以政府為主導,自然資源部門牽頭,國有企業實施,將土地小塊並大塊整合平整,全市實施驗收耕地提質改造9萬余畝,新增水田7萬余畝,其中超過1000畝集中連片項目29個,面積5.56萬畝。
項目實施后,引進種植大戶和農業企業進行流轉,扶持農機合作社等企業建設機械化示范基地,實施適度規模化經營,推進水稻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生產,逐步解決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瓶頸問題,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6.69%。建成和在建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6個,其帶動示范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一片片方整的稻田,成為了來賓市農業現代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資料圖)
以集中連片整治恢復耕地 助力甘蔗種植機械化
象州縣早謀劃早部署,2024年以來恢復耕地4.2萬畝﹔武宣縣採取“六統一六邊”工作模式,以“整片、整村”推進耕地恢復,形成千畝集中連片耕地6塊﹔興賓區遷江鎮“六一三清法”打造一個鎮“退桉還耕”近3萬畝......
2021年以來,來賓市結合對流出耕地的整改整治,對二調流出的優質可恢復類耕地一並納入集中連片恢復。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累計整改和恢復耕地50多萬畝,其中2024年已整改恢復17萬余畝。所恢復的耕地,優先用於種植甘蔗,推行甘蔗耕、種、管、收等環節全面全程機械化生產。
近年來,來賓市通過實施糖料蔗高效機收示范基地建設,推行甘蔗聯合機收和分步式機收,推廣甘蔗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技術,逐步解決甘蔗聯合機種機收瓶頸問題。2023年末,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率達到72.18%。
以補充耕地項目保佔補平衡 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補充耕地項目對於保障佔補平衡和提升要素保障能力至關重要。土地綜合整治是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解決建設項目佔用耕地並實現佔補平衡的關鍵措施。
近年來,來賓市深入挖掘本地資源潛力,積極推進土地開墾、旱改水等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自2021年以來,已成功開墾新增耕地6萬畝,通過提質改造新增水田8萬余畝,顯著提升了糧食產能至6035萬公斤。這些補充耕地指標不僅有效償還了歷史欠債,包括耕地數量1.63萬畝、水田規模4378畝、糧食產能1193.2萬公斤,還強有力地保障了各類建設項目對耕地的佔補平衡需求。
據悉,來賓市先后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提供了1萬余畝水田指標,並確保了全區26條(段)高速公路及鐵路項目的佔補平衡需求,共計約2.1萬畝。這些舉措也為全區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基礎設施的順利建成提供了堅實的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霍佳麗的甘蔗故事,是來賓市農業現代化轉型的生動縮影。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創新舉措與辛勤耕耘共同繪就了農業現代化和耕地保護的雙贏畫卷。
未來,來賓市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農業產業化和機械化向縱深發展,確保糧食安全,守護好每一寸耕地。同時,積極探索更多科學高效的耕地保護模式,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讓來賓市的農業現代化之路越走越寬廣,鄉村振興的夢想照進現實。
來源:來賓市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