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妙手匠心守護列車“千裡眼”

2024年06月04日09:1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入夏的八桂大地暑氣如蒸,悶熱難耐。近日,在國鐵南寧局南寧電務段南寧檢修車間的工作間裡,車間工程師廖春正全神貫注地維修著一台信號繼電器。小小的器件在他長滿老繭的手掌上仿佛有了生命一樣,半個小時后,散落的零件變成一台完整設備。

信號設備被稱為列車的“眼睛”。從業32年,廖春潛心鑽研,突破自我,練就一手“妙手回春”的絕技,組織修復各類信號設備30多萬台,守護著千裡鐵道線運輸安全。

2廖春在查看轉轍機狀態(陳泉任 攝).jpg

廖春在查看轉轍機狀態。陳泉任攝

勤修內功:初生牛犢到“妙手神探”的跨越

1992年,從鐵路院校畢業后,他來到原玉林電務段湛江領工區,成為一名見習信號工。白天,他跟在老師傅后面,纏著師傅問問題﹔晚上回家,他便一頭扎進書籍中,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他還抓住進修機會,脫產考入齊齊哈爾鐵路運輸職工大學,並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回到工作崗位。

“不拿出拼的狠勁,練不出硬的本領!”從校園回到熟悉的鐵道線上,廖春把現場作業當作學技練功的最佳課堂。20世紀90年代,黎湛線信號設備大修改造工程鋪開,他常年奮戰在300多公裡的線路上。經過多年的現場工作磨礪,他對信號電路原理理解得更為透徹,從見習信號工到信號工、高級信號工,一路進階。

2004年,因生產力布局調整,廖春調入南寧電務段南寧檢修車間,從事信號設備的出入所檢測和維修工作。從現場轉到室內,全新的作業方式讓他面臨角色轉換的挑戰。

為掌握繼電器、轉轍機等信號設備的結構和運行原理,廖春把書本上的信號設備電路圖臨摹下來,在作業現場對照檢修步驟,一邊啃著壓縮餅干充飢一邊在電路圖上做標記,直至能脫稿將圖默畫出來。

“將一件事情反復做就是高手,反復的事情認真做就是專家。”車間的工作標語,成為廖春的座右銘。經過不斷學習和鑽研,他掌握了40多種型號繼電器檢修技能,總結出“望聞問切”“一電二偏三出四反饋”等6項檢維修工作法。他從高級信號工逐步進階為技師、高級技師、首席技師、技術員、工程師,並獲得火車頭獎章、全路技術能手等榮譽,成為遠近聞名的“妙手神探”。

5廖春與現場職工開展設備調查(文杰 攝).jpg

廖春與現場職工開展設備調查。文杰攝

當好“守關人”:零故障是堅守的職業底線

“嘀嗒、嘀嗒……”走進南寧電務段南寧檢修車間南寧信號檢修工區,一陣清脆的聲音此起彼伏。測試台前,廖春手法嫻熟地翻轉調簧鉗,很快讓“帶傷患病”的繼電器涅槃重生。

“信號設備的檢修工作,就是毫厘之間的較量!”作為控制行車信號傳遞的繼電器盡管隻有巴掌大,但是零部件多達60種,最小的隻有1毫米,檢修起來有50多個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精雕細琢。

作為車間安全質量主管,廖春要求把繼電器檢修的標准值誤差控制在規章規定標准的1/6。在嚴格管理之下,檢修工區繼電器檢修一次驗收合格率月均常年達到99.5%以上,設備運用質量100%合格。

2013年,廣西進入高鐵時代。伴隨著高鐵開通,電務信號技術迭代升級,對驗收標准和檢修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設備、新工藝帶來的挑戰,廖春沒有退縮,每次上新設備,他都會第一時間摸透設備工作原理、熟練掌握檢修技巧,學懂后向職工進行“首件示范”。同時,通過積極鑽研和總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廖春工作法”,有效提升工區檢修效率和質量。

面對貴南、南崇、南玉等重點高鐵工程帶來的6萬余台信號設備檢測工作壓力,廖春帶領工作室成員夜以繼日研發出“轉轍機測試台”,既提高了信號設備測試的准確性,保障了設備的安全出所,又提高了檢測效率,提前半月完成檢測工作,為西南地區新的交通大動脈開通運營打下堅實基礎。

32年來,他組織檢修了300多種型號、超30萬台繼電器、綜合設備、轉轍機,且保持零責任事故紀錄。

3廖春指導工區職工作業(卜錫龍 攝).jpg

廖春指導工區職工作業。卜錫龍攝

創新研發:帶領團隊勇攀高峰

走進廖春家的書房,一張簡易的工作台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電子設備,這些都是廖春的“寶貝”,他的很多靈感都來源於此。

2012年,抱著對研發的濃厚興趣,廖春加入了段裡的“周玲技能服務隊”。當時,老線的微機房使用的雙熔絲轉換器易燒壞,由於其已停產,隻能從新線上淘汰下來的轉換器中調配更換。舊設備好壞摻雜,研制出測試儀才能快速判斷出可用的設備。廖春說干就干,他將轉換器進行拆除,研究電路走向,利用回收的零配件進行組裝並測試,一個月后終於研制出了雙熔絲轉換測試儀。

成功的經驗激發了廖春創新研發的潛能。他再接再厲潛心鑽研,很快成為服務隊的帶頭人。2018年,以廖春名字命名的“廖春創新工作室”挂牌成立。

作為技術帶頭人,廖春領著工作室的技術骨干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2021年前,駝峰的停車器油缸都是委外維修,一年的維修成本高達10多萬元。為了達到節支降耗的目的,段裡針對停車器油缸的自主修成立了攻關項目,廖春主動挑起了研發的重擔。

“我一直認為,科研工作就是爬坡過坎,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資料不完善、沒有圖紙,廖春用最“笨”的方法,將每一個部件拆開研究,對照著裡面的元器件分布畫圖,並用電烙鐵一個個焊下來進行試驗,近千個元器件被他研究了2個月。他還把器材搬回家試驗,當修改的圖紙堆成小山后,他和團隊終於研制出了停車器油缸測試台。投入使用后,每年節省了10多萬元的委外維修費用。

靠著科技創新的“杠杆”,廖春帶領技術骨干從小件著手,先后研發了隔離盒智能設備、扼流變壓器測試台等53項技術改進項目,設備修舊利廢節支價值1500多萬元。

作為工作室的“領頭雁”,廖春堅持領著隊伍一起成長。2018年擔任車間教員以來,他把自己工作近30年來處理故障的經驗毫無保留傳授給工友和徒弟,使車間職工的整體業務水平不斷提升。在南寧局集團公司第六屆職業技能競賽中,廖春和高珠師徒分別獲得鐵路信號工個人全能第一、二名,上演了師徒同榜的佳話。

廖春還充分發揮“廖春創新工作室”的平台優勢,鼓勵技術苗子參與技術革新,幫助青年職工成長。多年來,他為單位培養出10多名電子電氣類技師,其中有2名榮獲南寧局集團公司“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名榮獲“寧鐵工匠”稱號。2023年,“廖春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廣西勞模與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電務信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懷著“快馬加鞭未下鞍”的使命感,已經51歲的廖春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將繼續埋頭苦干,帶領一批又一批電務人為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王勇 李港興 李楚桐 梁瑞宸 何學東)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