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安全職院“1234”就業模式促進2024年就業創業新探討

近年來,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西安全職院)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探索“1234”就業工作模式,努力促進2024屆畢業生更加充分高質量就業。
“一把手”工程為核心 引領整體就業工作
戰略引領,明確定位。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全體教職工大會,校領導強調:拓寬就業渠道,多措並舉確保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審議發布《2024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總體方案》,進一步完善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分管領導靠前指揮,院系領導落實責任,相關機構主動配合,教職員工共同參與,協同推進、院系聯動、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機制。
精准指導,把脈施策。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工作,落實就業創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學校黨委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均定期召開會議,專項研究並部署就業工作,通過召開專題研討會、推進會等形式,深入分析和研判當前的就業形勢,確保各項就業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和全面推進。
全面監督,保障實效。學校領導層為就業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導,全面監督就業工作的進展情況。發布《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關於印發就業創業“一把手工程”督查工作總體方案的通知》設立督導工作專班小組,對就業工作進行全程跟蹤和評估,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兩立足”訪企拓崗 深化校企合作
就業工作中,採取了“兩立足”策略,立足實際、立足長遠,特別強調與應急管理局的緊密合作,通過訪企拓崗的方式,深化校企合作。
立足實際。學校充分發揮應急管理行業的優勢,與全區14個地市的應急管理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14個地市應急管理局積極聯系當地較有規模且與學校畢業生契合度高的企業,協助學校組織“協同育人,共促就業”的合作交流會。這一舉措極大地提高了訪企拓崗的效率和針對性,提供了更多與企業深入交流的機會。
立足長遠。在訪企拓崗的過程中,學校不僅關注企業的招聘需求,還深入了解企業的文化和發展戰略,尋求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與企業的深入交流,為學校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學校還積極邀請企業參與學院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共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三促進”產教融合 助力就業工作
一直以來,廣西安全職院注重產教融合,通過“三促進”模式助力就業工作。
促合作,拓平台。學校與潤建股份等多方成立中國(廣西)—東盟安全應急產教融合共同體,積極搭建並充分利用共建共享平台,與企業對接,精准推薦就業。在2024年雙選會上,廣西中集應急救援集團、上海消防安全服務等企業到校招聘,實現了教育資源與企業需求的精准對接,有效推動了產教融合與就業育人的協同發展。
促融合,樹標杆。防災與救援產業學院獲批廣西高職示范性產業學院,構建產教融合典范區域,促進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為防災救援領域樹立新標杆。學院依托特色專業群,與廣東卓瑞集團、廣西政通人和消防科技等合作,共研共建專業標准、人才培養方案等,共建教學資源,打造師資隊伍,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促改革,助就業。該校智能制造學院成功獲批全國高校“機器人+”產教融合基地培育單位,通過“三中心”(機電安全、智能化安全裝備、安全生產職業素養)和“一基地”(數字化智能實訓)的打造,結合“兩站”(企業工程師工作站和教師工作站),實現了產教融合與課程改革的深度融合。這一舉措旨在培養具備高度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輪驅動”賽事引領 激發學生就業潛能
專業驅動。以專業為導向,激發學生職業興趣,以專業為依托,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學生陳鈺卿就讀於廣西安全職院環境監測技術專業。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她以“揮洒熱血青春,守護碧水清流”為主題,展現了她對水質檢測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沖入國賽,斬獲優秀獎。同時,在實習中也大放異彩,在廣西南環檢測科技實習期間,完成百余實驗項目,獲得用人單位好評。
項目驅動。教師立項學生參與,教學相長、帶動創業。如利用“電池寶——新能源汽車電池檢測裝置”“氫能先鋒——高效可靠,國產化加氫裝備先行者”“‘哮天犬’——陸空協同搜救機器人”等項目帶動畢業生創就業。
大賽驅動。鼓勵學生參加“互聯網+”“挑戰杯”“職規賽”等賽事,通過“培養興趣→強化培育→重點孵化→以賽促就”工作體系激發學生就業潛能。2023年,廣西安全職院共組織1萬余學生報名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榮獲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國賽優秀獎1項,自治區金獎4項,銀獎8項,銅獎3項。
實踐驅動。學校信息安全學院學生況宏進,通過參加電子產品芯片級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比賽選拔,提高了自身專業技能,成長為具備芯片維修技能的專業選手,憑借過硬的技術,他成功被中南國際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錄用,實現了職業生涯的飛躍。(岑欣桐 肖華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