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群眾
——靖西市新甲鄉多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科
一提起陳科,在靖西市新甲鄉多甲村的可謂家喻戶曉,特別是脫貧戶們都交口稱贊,夸他是能辦實事、辦好事,把工作做到家的好書記。陳科是廣西煙草專賣局選派到多甲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上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村13個自然屯,走訪了636戶農戶,查看了2164畝耕地,做到村情、民情了然於心。
陳科在養牛場喂牛。馮俊杰攝
興產業、振鄉村,針對多甲村荒坡山地多和勞動力少的特點,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陳科積極引導農戶養牲畜、種佛手瓜苗、藥材等特色產業。採取“黨建+企業幫扶+合作社+能人+農戶”的模式,著力推進肉牛養殖規模化、標准化發展,發揮村集體領頭的示范帶動作用,帶動農戶發展種草養殖育肥牛,牛存欄量達2000余頭﹔同時依托群眾淳朴勤勞優勢,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3+1”特色產業優惠政策,採取“致富能人+基地+合作社+脫貧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柑橘、桑蠶、優質稻、油茶、養豬等產業,拓寬農戶勞動崗位和增收渠道,聯農帶農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不管是單芽還是雙芽,芽一定要插到土裡,株距控制在60公分,像這種有芽的最好是斜插種植……”在多甲村牧草種植基地裡,陳科耐心地指導農戶培育牧草苗。陳科以肉牛養殖產業鏈上游為突破口,錨定飼草的大量需求,多次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號召群眾種植牧草,探索“以養帶種、以種供養”的產業發展模式,將脫貧群眾和監測戶納入肉牛產業發展的利益鏈條上來,促進脫貧增收。目前,該村種植牧草200余畝,肉牛產業走上種養結合的綠色發展之路。
陳科在幫助群眾移栽煙苗。馮俊杰攝
走進多甲村愛心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充當起“收銀員”的陳科一邊引導群眾挑選兌換物品,一邊認真核對積分台賬記錄。“我們村脫貧攻堅任務雖已如期完成,但鄉村有效治理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多甲村黨支部書記黃明暖說,第一書記駐村后,經過大量學習交流、調查研究和反復檢驗,去年中旬正式實行積分制,打造“愛心超市”,把兌換商品與鄉村治理工作相結合,激勵和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投身環境衛生整治、關愛鄰裡、敬老愛親等活動。
“目前,全村約有350名群眾參與到積分管理項目中,開展‘環境整治行動’上百次,參與志願服務活動40余次,累計兌換積分2480分,兌換物品112件。”陳科介紹。在積分制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村庄環境變得整潔有序,“主動作為”“積極參與”等意識在群眾間良性傳播,逐步建立起村民共參共建社會治理新體系。多甲村於2023年被評為百色市鄉村治理示范村。
陳科向群眾了解紅白喜事操辦情況。馮俊杰攝
“以前村裡辦紅白喜事,一次需屠宰幾頭豬,鋪張浪費嚴重,有的家庭還為此背上沉重債務,導致了返貧現象發生。”村民陽世伙在與陳科交談中說道。為有效破解過去群眾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問題,陳科牽頭成立多甲村紅白理事會,推行農村黨員家庭、模范戶“挂牌亮戶”,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活動,深化移風易俗示范村建設專項行動,將村規民約制定成通俗易懂的6條。每每村裡操辦紅白喜事,陳科都會聯合村紅白理事會介入,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如今,“人情”減負成了群眾心中的文明新風尚,這是多甲村推動移風易俗的喜人成果。
打井作業現場。馮俊杰攝
多甲村地處雲貴高原邊緣屬岩溶山原地貌,山多地少,季節性缺水嚴重,多甲村弄月屯用水極度緊張。陳科同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一起,經多次勘察地形、多方征求意見,尋找到了水源,並積極向后援單位申報,很快得到了后援單位自治區煙草局的支持,捐贈了打井取水資金11.5萬元。伴隨著打井機械的轟鳴聲,滿山的石頭縫裡,終於引出了“致富水、幸福水”,解決了弄月屯85戶人多年的畜飲水問題,群眾欣喜不已,將這個井稱之為“感恩井”。(翟汝萍 馮俊杰 李釗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