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一核雙驅、六位一體,實現各族師生文化思想情感深度交融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一體化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工作紀實

2024年04月02日18:4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貝呀儂哎! 三月三來要唱歌哎! 這邊唱來那邊合,唱得越多心越樂。”在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廣場,山歌對唱掀起最炫校園民族風。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和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師生,唱山歌、包粽子、拋繡球、敲銅鼓、品美食,與市民共享豐盛的民族文化“饕餮大餐”,也讓區外游客驚喜不已:“震撼人心!整個展演讓我感受到壽鄉人民的熱情、民族手工的精巧、壽源粽的糯香和特色小吃的美味,明年我還要來!”

十年如一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和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堅持實施“一個核心、雙輪驅動、六位一體、學做結合”的一體化傳承民族文化戰略,實現了各族師生文化、思想、情感交融,走出了一條民族地區職業院校傳承民族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功之路。

主動擔當 高端謀劃 協同推進

河池地處桂西北邊陲,是廣西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長期以來,各族人民以自己智慧和勞動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但由於種種原因,不少民族藝術、文化、技藝面臨后繼無人、瀕臨失傳的現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身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我們要承擔起發揚光大的歷史責任,將中華文明傳統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師生的血液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廣西現代職院黨委書記韋偉鬆表示。

兩校黨委主動擔當,認真謀劃。一是納入學校黨委工作計劃和人才培養計劃。二是由學校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傳承民族文化、鑄牢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三是建立工作保障體系。2008年,河池市職教中心學校籌措100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近年來,廣西現代職院投入經費1000萬元,構建了“六有”(有組織、有領導、有目標、有措施、有落實、有成效)工作保障體系。四是融入課堂教學。將開展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覺樹立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五是構建傳承活動體系。通過“三月三”等民族文化展演活動,構建傳承活動工作體系,營造民族文化傳承的生態氛圍。

學校開展勤澤格拉表演

學校開展勤澤格拉表演。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夯實基礎,突出特色,立體傳承

兩校秉承“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積極探索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的路徑。

首先,打造“兩基地兩牆二路四館一廊”五大載體。即民族美食傳承基地和民族體育項目訓練基地﹔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文化牆和民族教育特色展示牆﹔螞拐文化、服飾文化、美食文化、銅鼓文化展示館﹔民族團結路和民族之星路﹔民族文化長廊,為師生提供體驗民族團結教育的場所。

舞龍獅展演

舞龍獅展演。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其次,構建“六位一體”傳承活動體系。一是傳承民族歌舞。建“金銅鼓”合唱團,唱河池各族民歌,跳壯族“螞拐歌舞”、白褲瑤“勤澤格拉”,成立龍獅隊。二是傳承民族美食。通過“河池壽鄉園”和“壽源粽子”基地,將十大民族美食引進校園,通過民族傳統美食的介紹、制作觀摩、體驗和品嘗等,領悟勞動之美,增強民族自信。三是開展經典誦讀。用中華經典書籍滋養學生,拓寬學生視野,增強文化自信。四是賡續紅色基因。通過讀紅色書籍,看紅色電影,唱紅色歌曲,講述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激勵革命斗志。五是傳承民族工藝。學習毛南編織、繡花、剪紙等工藝,磨煉動手實力,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六是傳承民族競技。通過板鞋舞、打陀螺、拋繡球等活動,增加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

再次,打造傳承“四大”品牌。一是應用型民族人才培養品牌。構建校企“雙軌分段式”應用型民族人才培養模式。二是“民族節慶”品牌。通過舉辦“三月三”系列活動,將少數民族服飾、音樂、風俗、文字、體育等元素滲透到民族風情展、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題材優秀電影展播等活動中,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民族文化及其價值,提升各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品牌,弘揚民族傳統體育。四是校園民族文化景觀品牌,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勞動美食基地——河池壽鄉園

學校勞動美食基地河池壽鄉園。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構建機制 調動各方 形成合力

在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兩校注重調動政校行企各自優勢,形成育人合力,構建民族文化傳承的長效機制。一是制度有保障。學校先后制定了《民族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民族文化進校園挂靠二級院部方案》,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牽頭負責、各二級院部具體落實、全院師生共同參與的傳承工作格局。二是責任能落實。實行領導責任制,校領導分工指導和推進。校內負責人和校外專家、傳承人共同負責項目的推進並納入績效考評。三是傳承有平台。學校成立大師工作室,將傳承人、民間工藝大師進校園,開展傳承培訓,實現“師傅、學生、徒弟”角色的銜接。四是活動有載體。兩校現有民族文化研究會、龍獅隊等社團10個,已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中堅力量。五是實踐有基地。兩校建有百越民歌、壯族銅鼓習俗等傳承實訓基地,培育傳承人才,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

學校設立的“銅鼓大師工作室”

學校設立的“銅鼓大師工作室”。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久久為功,全面融合,成效顯著

一分汗水,一分收獲。兩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引導師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實現兩校高質量發展。一是學校優質辦學品牌樹起來了。河池市職教中心學校2018年被評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是國家重點、改革示范校、自治區五星級學校,2022年入選自治區“雙優學校”建設單位。廣西現代職院兩次榮獲廣西民族團結模范集體,2019年和2023年兩次入選廣西“雙高”院校建設單位。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師生中牢固地鑄起來了。兩校依托少數民族文化活動,各族學生權益得到制度化保障﹔以民族服飾展演、非遺傳承、競賽等形式演繹,延展民族文化多元互容傳統,培育民族師生的向上精神,激發師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三是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火起來了。學校傾力打造“劉三姐品牌”,讓“學唱山歌”成為促進壯族與其他民族交流的場地,拓展為聯系各族師生的橋梁。多年來,河池市裡“三月三”活動都是兩校挑大梁。“仫佬族依飯節”“白褲瑤瑤年節”等民族傳統節慶,組織“萬人包粽子大賽”、“人人會做一道菜”技能認定考核、百人板鞋競技及民族歌舞匯演等,讓壯族的山歌、銅鼓,瑤族的打陀螺、竹竿舞同台競技,在滿足師生思鄉之情的同時,以文會友,以技傳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四是特色民族文化產業興起來了。兩校發揮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的主力軍作用, 重點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壽源粽”品牌。去年銷售粽子262萬個,產值700多萬元,帶動生豬養殖、壯鄉糯米、板栗等鄉村產業鏈發展,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

“學校將以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進一步完善傳承和創新模式,打造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職業院校樣本。”展望未來,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黃紹光信心滿滿。(曾嚴、李捷、韋益、潘尚河)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