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區”服務“大民生”
——解碼廣西南寧社區治理幸福路徑
5年前,年近古稀的潘元盛隨子女定居廣西南寧,含飴弄孫之余,喜歡跟鄰居打八段錦。“小區空地少,我問小許哪裡可以晨練?她說,社區門口的小廣場就蠻好。於是,我們提著音響就來了!”
居民在蟠龍社區晨練。人民網記者 覃心攝
潘奶奶口中的小許,是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黨委副書記、網格員許玉君。小許很年輕,社區工作經驗卻很豐富,微信裡上千個好友,至少有2/3是社區居民——每個對話框都是反映急難愁盼的窗口。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
2023年12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蟠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考察時指出,通過社區這個平台,辦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實事和公共事務,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是中國特色基層治理的顯著優勢,要把這一優勢發揮好。當前,南寧市正扎實做好社區各項工作,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有“趣”處:樂享幸福“鄰”距離
鄰裡結伴表演節目。蟠龍社區供圖
蟠龍社區地處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核心區,具有多民族聚居、企業和外來人口多等特點。許多像潘奶奶一樣的“新居民”因共同愛好結伴成立社團,僅中老年藝術團就有4個。
初創時,藝術團在小區花園排練被投訴擾民。為此,社區工作人員積極引導大家到社區文化功能室排練,並用惠民資金聘請專業老師教學。“雖然只是社區藝術團,我們參加比賽拿了不少獎呢。”負責籌備社區活動的許玉君倍感自豪。
今年元旦前夕,藝術團同許玉君商量辦一場迎新活動,准備溝通場地和對接資源。許玉君馬上想到,桂林銀行即將在附近街道開設網點,開業儀式正巧需要表演。經過對接,桂林銀行非常支持社區活動,主動壓縮了儀式流程,留足演出時間,與居民一同迎接新年。
“壯家生來愛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聲聲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樂……”活動現場,一首《幸福嘹嘹啰》唱出了大伙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能讓居民就近交友、娛樂,享受豐富多彩的幸福生活,正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蟠龍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雁琳表示。
社區居民一起包餃子迎新春。蟠龍社區供圖
近年來,蟠龍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了“蟠點周末”“蟠點時光”“蟠暖鄰裡”等項目品牌,開展家庭美德家風傳承、親子閱讀、民族團結、營養保健等活動,不斷豐富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6日,一場“餃子騰暖意 春聯寫祝福”迎春活動如約而至,蟠龍社區的居民們圍坐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閑話家常,場面溫馨又熱鬧。
如今,這一和諧歡樂的畫面在南寧諸多社區已成為常態。
2月2日,在南寧市江南區江南街道富景社區,投籃、套圈、敲鑼等游戲讓居民樂開懷。居民陸阿姨開心地說:“跟老姐妹們一起看演出、玩游戲,好有意思!”
春節期間,南寧市西鄉塘區雙定鎮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熱鬧非凡。“大家聚集在一起拔河、打籃球,參加游園活動,不僅鍛煉身體,還玩得開心,這個年過得真棒。”英龍村村民甘均文說。
建聯絡:暢通訴求“神經末梢”
社區的事說小也小,說大也大。
“五裡路與新寧路交叉路口交通事故頻發,建議增設減速帶。”“小區內綠化樹長年未能修剪,存在安全隱患。”“化糞池年久失修,污水外溢,嚴重影響生活。”……在南寧市武鳴區,“清廉武鳴”村務監督平台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渠道,群眾登錄平台即可反映身邊事。
為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定期入戶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及時督促相關社區落實,形成工作閉環管理。“社區在幾天內就解決了我反映的問題,這個平台運行效率很高。”武鳴區紅嶺社區居民韋成亮點贊道。
2023年以來,武鳴區13個鎮22個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借助該平台解決問題557個,成為社區治理信息化、數據化的生動實踐。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自2019年起,南寧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市創建693個人大代表聯絡站,把1.2萬名各級人大代表編排到聯絡站中履職,下沉至社區的“神經末梢”。
五村嶺社區站點的人大代表調研物業管理。興寧區興東街道人大工委供圖
南寧市興寧區五村嶺社區所轄的東溝嶺三街是一片無物業管理的老城區,屋舍密集,道路狹窄。因長期沒有路燈,300多戶居民夜晚出行需依靠電筒照明。“遛彎看不清道路,這對老人、孩子來說太不安全。”2023年下半年,在人大代表民情溝通會上,居民徐先生向五村嶺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與基層立法聯系點反映了這一問題。
為此,駐站人大代表多次實地調研了解原因,打通梗阻。“我們積極向街道申請建設基金,協調施工隊設計線路、安裝路燈。”興寧區人大代表、五村嶺社區黨委書記盧也付說。
在多方努力下,東溝嶺三街10盞路燈已於2023年年底啟用。曾經昏暗的小巷亮起溫暖的光,串珠成鏈,在冬夜裡照亮回家的路。當時,徐先生給盧也付發了一條微信:“燈已亮,代表群眾感謝你!”
徐先生微信反饋“燈已亮”。受訪者供圖
南寧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以來,人大代表的履職熱情得到充分激發,共召開民情溝通會、調研座談會等700多場次,邀請5000多名群眾參加,形成聯絡站重點建議820多條,有效推動一批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解決。
畫好圈:便民服務貼近更貼心
“褲子買長了,哪兒可以裁一裁?想多留一把備用鑰匙,又能到哪裡配?”家住南寧市良慶區五象湖社區的顏女士入住新房已有兩年,曾經,每當家中有修補需求時她就犯難,而現在,顏女士隻要打開地圖APP,家門口的“小修小補”點位一查便知,“輸入自己的需求,就可以精准匹配附近的服務網點,非常方便。”
2023年3月起,廣西積極推進“小修小補”引路行動,持續引導居民身邊的修補小店在地圖APP上標注。“小修小補”便民地圖數據顯示,南寧市“修補力”已排全國城市第10位。
“小修小補”在各個社區的有序回歸,是南寧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建設成效的縮影。如今漫步南寧,以步行一刻鐘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各個社區內菜市、理發、電動車修理等便民服務站點觸手可及,保健醫療、時尚購物等業態更是百花齊放。目前,南寧市首批20個試點便民生活圈共覆蓋人口48.75萬人,居民對生活圈現狀綜合平均滿意度達95%以上。
青秀區新竹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綜合辦事專窗推行“一窗受理、綜合服務”。人民網記者 覃心攝
不僅是“家門口”的配套設施越來越便利,“送上門”的服務也越來越齊全。2月初,南寧市青秀區新竹街道居民周阿姨的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証年審到期,但因重度殘疾行動不便,便致電社區尋求幫助。了解需求后,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周阿姨家裡手把手指導認証,以上門服務將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新竹街道辦事處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張潔明介紹,新竹街道是青秀區最早在便民服務中心設立“隨處辦”幫辦代辦點的街道,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養老、醫療等59項以及企業開設、食品經營許可等28項業務均可幫辦代辦。
“關鍵小事”落實處,求得基層治理“最優解”。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一份份社區治理的“南寧答卷”,已成為新時代新征程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