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胃腸·疝·腸瘘外科副主任、廣西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徐勝

2024年03月01日11:4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相關視頻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01日11:41
上傳視頻,來人民播客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0條新聞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關注人民網嘉賓訪談,我是主持人郭振乾。今天做客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胃腸•疝•腸瘘外科副主任、廣西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徐勝主任醫師。來跟大家聊聊有關胃腸•疝•腸瘘外科科普的話題。徐醫生,您好!

徐勝: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胃腸•疝•腸瘘外科針對普通人民群眾,主要科普哪些方面內容呢?

徐勝:胃腸•疝•腸瘘外科針對普通群眾,主要包含胃腸消化道及腹部腫瘤、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疝與腹壁疾病、肥胖代謝綜合征等疾病診療。其中食道裂孔疝是臨床較常見的疝疾病,也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病因之一。本期科普的主要內容是胃食管反流性病。

主持人:什麼稱之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主要有哪些不適或不舒服?

徐勝: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胃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主要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適症狀或並發症,主要表現為胃灼熱、反酸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難,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咽喉炎,出現聲嘶,咽部不適或異物感,吸入呼吸道可發生咳嗽、哮喘等。其中食管裂孔疝主要表現為胃食管反流症狀。主要症狀:胃食管反流包括食管症狀及食管外症狀,二者可單獨出現,也可伴隨出現。典型症狀是:反酸、燒心、反胃、噯氣。但有將近30%的患者表現為消化外症狀:慢性咳嗽、哮喘、氣管炎、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鼻炎、鼻竇炎、咽炎、胸骨后痛、打鼾,甚至還有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加重等問題出現。識別GERD症狀是診斷GERD第一個關鍵步驟。

主持人:請介紹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因和危害。

徐勝:我國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可達10%,患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更高。發病原因主要是賁門關閉不全,主要病因包括食管裂孔疝和賁門鬆弛、胃食管低動力狀態、腹腔內壓力增高、飲食因素、精神因素等。主要危害: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性狹窄、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等是胃食管反流導致的主要食管並發症和特征性病變。胃酸反流引起食管炎、食管糜爛、潰瘍、出血,食管炎反復發作,可引起食管瘢痕狹窄,反復慢性炎症可以發生惡變,食管癌發生機率較高。胃食管反流病易引起巴雷特食管,屬於癌前病變,隨病情進引起食管癌機率約0.5-1%,食管癌發生率是普通人11.3倍。

主持人:胃食管反流性有哪些防治手段?

徐勝:治療方法包括生活飲食調理、心理治療、西藥治療、中醫藥、胃鏡下治療、腔鏡抗反流手術治療等。一般先通過生活、飲食、藥物等保守防治。

非藥物治療方法包括改變飲食習慣、減肥、戒煙和戒酒等。飲食習慣包括細嚼慢咽、分餐分筷,以及避免辛辣酸性、高脂肪、巧克力、高鹽食物和腌制品,飲食避免碳酸飲料,多食谷類及膳食纖維。積極防治便秘,降低腹腔內壓力,減少反流。飲食后2小時內不要平臥。如果夜間反流明顯,上半身稍抬高。

主持人:請詳細介紹抗反流手術治療的要求和診療方法。

徐勝: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外科手術,主要手術指征包括:慢性GERD合並食道裂孔疝,內科藥物治療療效差或不耐受、副作用大,提高生活質量、避免終生服藥、節省藥物費用,頑固性反流性食管病引起barrett食管、食管潰瘍狹窄。外科手術治療方式:抗反流手術是不同方式的胃底折疊術,目的是阻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包括腹腔鏡下胃底折疊術、達芬奇機器人胃底折疊術。胃底折疊術療效確切,認為長期療效與藥物相當。

主持人:人們一聽說手術,傳統觀念以為開刀剖腹,感到恐懼甚至非常抗拒,請問應該怎麼看?

徐勝:以前的外科手術,往往是巨大的切口,巨大的創傷,病人往往需要臥床不起,甚至很久,近期的術后並發症以及中遠期的並發症很多。但是近三四十年以來,外科技術和理念飛速發展和變革,微創技術也從單純手術技術向臨床理念躍進,臨床上很多疾病的外科手術也都可以採取微創技術實施,不僅僅有開腹同樣的效果,手術創傷變小,手術切口變小了,切口也更為美觀,受到更多人的歡迎。目前我們科室規范開展的腹腔鏡微創手術和達芬奇機器人腔鏡微創手術,主要治療胃癌、結直腸癌、腹疝、胃食管反流性以及減重代謝、甚至急腹症等各類型手術,受到醫患的歡迎。病人患病后感到恐懼或抗拒,往往是對疾病或治療不了解的結果,其實大部分胃腸道疾病早診早治、規范診治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針對惡性腫瘤如胃腸癌、胃腸道間質瘤等,中長期療效也是很不錯的,我們很多病例,隨訪5年以上的都有很多,醫學上來說就是基本治愈了。其次,而針對一些罕見病,如腹膜后腫瘤、畸胎瘤、神纖維腺瘤等,往往需要多學科協作共同應對,而外科手術、腔鏡微創技術仍然也是最主要的有效手段。最后,針對良性疾病,如腹股溝疝、食管裂孔疝、腹部切口疝、肥胖症等,腔鏡微創技術手術恢復快,術后並發症也少,得到廣泛應用與推廣。

另外,隨著新藥物的研究開發,以前有些不可治愈的疾病變得越來越有希望得到緩解、甚至治愈。譬如靶向藥物的開發、靶向免疫藥物的問世,給許多腫瘤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帶來希望,譬如特殊分子分型的中晚期胃腸癌、炎症性腸病等,其效果也得到更多公認。當然這些診療手段的制訂,需要腫瘤科、消化內科等專科共同協作完成,什麼時機採取藥物治療,什麼時機採取手術手段,需要綜合評判。

同樣,隨診人工智能的興起,醫療影像診斷手段智能化,其CT或MR閱片判讀正確率甚至部分超過了人工判讀。而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其腕關節機器手和10-15倍數的視野放大效果,也超越了人手精細360旋轉操作和眼睛的視力限制,其在某些復雜疑難疾病、四級大型手術上逐漸幫助外科醫生實施完成。新的科技發展和科技手段,正如古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的科技進步不斷促進醫學技術進步,更是推動外科技術的革新發展,疾病的診療手段必然不斷發生發展。

(責編:郭振乾、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