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破除六景“腸梗阻” 長效治堵保暢通

2024年02月21日11:53 |
小字號

“以前開車從柳州到南寧,車行駛到柳州至南寧高速公路六景段一帶基本都會碰到長時間的擁堵,有時一堵就是好幾個小時。如今道路拓寬,擁堵時間大大縮短,回家的路程不再這麼漫長。”蒙雙周是在邕工作的柳州人,以往節假日往返於兩地的擁堵讓他倍感疲憊,但今年春節駕車回家的他卻豎起了大拇指。

改擴建后的柳南高速

改擴建后的柳南高速

正如蒙雙周所說,曾經被稱為“腸梗阻”的柳南高速六景段如今已經變成了“舒心路”。這得益於廣西交通運輸部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交通供給,持續推進治堵工作,落實長效保暢措施的努力。自2015年以來,廣西交通運輸部門從交通基礎設施改造擴容、治堵信息化建設和一路多方協同保暢機制建設等方面著手,全力開展治堵工作,不斷深化“一路多方全要素協同機制”,為群眾創造了安全、暢通、舒適的出行環境。

據統計,2024年春運期間(1月26日至2月17日)柳南高速六景至六景北互通區間斷面交通量達201.64萬輛次,其中春節前(1月26日至2月8日)斷面交通量為109.68萬輛次,春節期間(2月9日至2月17日)斷面交通量為91.96萬輛次。2024年春節期間,六景至六景北互通路段緩行距離、緩行時間同比2023年春節下降30.02%。

G72泉南高速柳州至南寧路段興六互通段(改擴建前)

G72泉南高速柳州至南寧路段興六互通段(改擴建前)

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提升路網通行能力

柳南高速六景段是廣西的交通瓶頸,G72泉南高速公路和G80廣昆高速公路在六景樞紐互通交匯后,匯集了南北向湖南、桂林、柳州、來賓,東西向梧州、玉林、貴港、賀州以及廣東等多個方向過往車流,高速公路瞬時或階段性接待車流量負荷過大,易產生擁堵現象。

為了解決柳南高速逢節必堵的難題,廣西交通運輸部門從2016年開始實施柳南高速改擴建工程,2018年12月順利完工,由雙向四車道改擴建為雙向八車道,適應交通量也從此前的雙向5萬輛次提高至雙向10萬輛次。柳南高速改擴建完成后的重大節假日期間,柳南高速六景段的擁堵緩行距離、緩行時間下降,通行效率提升。

柳南高速六景段

柳南高速六景段

同時,隨著近幾年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來賓至馬山高速公路、貴隆高速公路、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新柳南高速公路、六景至賓陽高速公路、南橫高速等分流道路陸續建成通車,提高了路網通行能力,柳南高速六景段的通行壓力得以減輕,暫未出現長距離和長時間擁堵的情況。

柳南高速全彩情報板

柳南高速全彩情報板

加大柳南高速信息化建設 提高智慧治堵能力

近兩年,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南寧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以打造柳南高速“壯美第一路”示范路為契機,加大柳南高速信息化建設。目前柳南高速南寧至賓陽段設置了26塊情報板,新增36套高音喇叭,全線安裝有226路監控視頻,實現重點路段1公裡1對監控視頻,監控覆蓋密度提高1倍,極大提升了路面應急治堵智慧感知能力。

同時,通過建設監控應急指揮平台,積極實施“大集中監控”模式,打造多功能一體化的應急指揮中心,“警企”聯合24小時值班,做到一個中心統一指揮,每15分鐘進行一次重點路段路況巡查,每小時進行一次車流分析。

通過“視頻監控巡查+智能數據分析+自動化預警”三位一體的路網監測預警體系,實現突發事件(事故、擁堵等)主動發現率達96.15%,信息採集效率提高80%。依托各方視頻監控資源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巡查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聯勤聯動、錯時巡邏、聯合處置等工作,全面提升路面治堵管控能力。

加強一路多方協同保暢機制建設 提高路網協同保暢能力

面對逢節必堵的難題,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南寧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聯合交警、路政等部門共同打造“警路企”節假日“保暢四個一” 機制、“五方三保”改擴建項目工作機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聯勤聯防聯動的高速公路管理體系,有效破解保暢難題,開創了“一路多方”聯勤聯動的良好局面。

2024年春節,柳南高速轄區一路多方投入應急人員620人次,柳南高速南寧段全線布設8個固定應急值守點,4個清障點,15組巡邏組。通過定點+“鏈條式”動態巡查,及時發現並報告突發事件,突發事件主動發現率達98%。應急保暢人員及時快速處置事故、疏導交通,並為車輛和司乘提供救助服務﹔實施“壯美第一路大流量保暢工作法”,啟用“鏈條式”巡查和事故快處法,鐘擺式N+1、N-1彈性保暢法,主線收費站渠化交通法,“多斜式收費模式”等保暢方法,全力化解單點擁堵、路段擁堵、路網擁堵等難題。

近年來,通過上述“組合拳”,柳南高速六景段逢節必堵的難題得到有效緩解。今年春節期間,柳南高速六景段緩行距離5.77km、緩行時間2.91h,與2023年春節假期(緩行距離9.56km、緩行時間4.53h)同比分別下降39.64%、35.76%。(韋念、邱桃、黃蕾)

來源:廣西交通運輸廳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