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優質均衡”何解?廣西興業以“把最好的資源留給教育”作答

覃心、實習生黃紫玥
2023年12月21日09:3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202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0月19日,廣西玉林市興業縣成為全區首個通過自治區督導評估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

為什麼是興業?記者走進興業縣多所中小學,發現答案寫在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育理念的變化裡。

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傳統體育項目拋繡球。黃紫玥攝

在玉林市民族中學,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傳統體育項目拋繡球。黃紫玥攝

留足教育空間

不超額,是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首要難題。學位不充足,基礎硬件設施不匹配,難言“均衡”。“這是一項需要長期系統謀劃的事情。”興業縣教育局副局長龐東表示。

如果住在興業縣城西片區,孩子有機會獲得從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高中階段都在家門口上學的“一站式”體驗。這一片教育集中規劃區裡的學校大多於2018年投入使用,彼時新城區迎來了易地搬遷的居民。新屋入伙,原在鄉裡上學的孩子們自然要轉學到縣裡。超前規劃學校布局,留足教育空間,有效緩解了因人口遷移導致的教育擁擠化問題。

傍晚放學后的興業縣第四中學。黃紫玥攝

傍晚放學后的興業縣第四中學。黃紫玥攝

傍晚,霞光正好,課后活動開始了,興業縣第四中學裡隨處可見學生運動的身影。該校包含初中、高中兩個學部,分別於2020年和2018年開始招生,目前共容納2700多名學生,統一寄宿管理。興業縣第四中學副校長黃健光介紹:“孩子們來到新環境,心理上難免會不適應,作為老師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在校園生活中感到溫暖。”

新的教室、新的宿舍自不必說,重要的是還有新的樂趣。在寬闊嶄新的足球場上,孩子們玩得大汗淋漓,球出界了,嬉笑著對場邊散步的老師叫一聲“老師好,球踢一下”。而籃球場上正在進行一場讓各班級激動不已的比賽,籃球在空中來回穿梭,場邊的吶喊聲整齊劃一。“我們的教育理念是‘陽光教育、快樂成長’,通過開展社團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常見的體育項目,還開設了傳統的剪紙、醒獅,激活思維的創客等等,為豐富課余生活創造條件。”黃健光如是說。

與興業縣第四中學毗鄰的是興業縣城西小學,也是該縣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有學上、上好學而配套建設的教育項目之一,規劃有30個教學班、1350個學位,現開設有1至6年級共16個班級,首批招生達685人,其中老鄉家園搬遷戶子女435人,佔63.5%。學校配備教職工42人,擁有英語、科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專職教師,各學科教學正常開展。

興業縣城西小學學生電腦繪畫作品展。人民網記者 覃心攝

興業縣城西小學學生電腦繪畫作品展。人民網記者 覃心攝

據悉,針對學位不足、校舍有限等瓶頸問題,興業縣下大力氣籌措經費和盤活土地,五年來投入教育項目經費12.51億元,供給教育用地856畝,先后新建和遷建12所學校和改擴建一批學校﹔新增學位1.86萬個。目前,興業縣已經從根本上消除了“大校額”“大班額”現象。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

過去,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常受到詬病。《意見》提出,要加強勞動實踐、校外活動、研學實踐、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家長學校、服務站點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為此,興業縣各學校都在因地制宜探索勞動實踐、研學實踐、科普活動等新模式。

玉林市民族中學的后山上有一片茶園,是學生們的勞動實踐基地,在這裡,他們能學到種、護、制茶的全過程。該校所在地興業縣山心鎮是“興業茶”的原產地、歷史悠久的產茶區,鎮裡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種有茶葉。2022年底,廣西茶科所贈送了兩萬五千株茶樹給學校開展勞動實踐、研學活動,並手把手指導師生種植、養護。

玉林市民族中學的勞動實踐基地是一片茶園。人民網記者 覃心攝

玉林市民族中學的勞動實踐基地是一片茶園。人民網記者 覃心攝

在學校的制茶室內,三個茶葉炒鍋依次排開,牆面上貼著傳統手工炒茶的步驟清單。每個學期,學校都會邀請“廣西勞動模范”盧花暖、“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楊青梅前來授課。巧手在干燥溫熱的鐵鍋中不停翻動茶葉,經過烘焙溢出的茶香讓人心曠神怡。學生們觀摩后就能上手實踐,學成后還能把技術帶回家裡。

勞動教會學生“腳踏實地”,而科普則讓他們懂得“仰望星空”。走進玉林市民族中學的科技館,雅各布天梯、水滴運動、最速降線等科學展品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這對於鄉鎮中學而言並不多見。據了解,中學科技館是2019年農村中學科技館公益項目,由中國科學技術館投入建設。“這些項目能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科學、體驗科技的神奇,激發他們創新、創造的活力。”玉林市民族中學副校長寧林認為。

玉林市民族中學的科技館。黃紫玥攝

玉林市民族中學的科技館。黃紫玥攝

當越來越多科普資源下沉,在鄉鎮念書的孩子們也能“觸手可及”,更多創新的萌芽就有機會茁壯成長。這在玉林市民族中學成效顯著。課后,最受學生歡迎的興趣社團是編程課,九年級學生莫遠成調試著手中的機器人,說:“我們有時間就會來看看活動室開不開門,梁成老師會帶我們一起做項目、參加比賽,很有意思!”

編程活動室裡,學生正在調試設備。黃紫玥攝

編程活動室裡,學生正在調試設備。黃紫玥攝

梁成是該校的一名化學老師,多年來兼職負責指導學生的科技創新,寧林評價他“一個人帶出了一個團隊”。“編程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培育邏輯思維,加強團隊精神。”如今,計算機教室裡,密密麻麻展示著學生們參加各類科創比賽獲得的榮譽,他為學生們感到驕傲。這也成為興業縣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五育”並舉的生動寫照之一。

“雖這裡與城裡的學校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我們仍希望通過各種努力,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家門口的學校。即使是在鎮裡上學,學生也能獲得全面的發展,我想這就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大的意義所在。”寧林認為。

種下希望的種子

若非親眼所見,恐怕很難想象這是一所農村小學。與靜謐的鄉野不同,熱鬧是興業縣葵陽鎮新榮小學帶給人的第一感官,面積不大,卻生機勃勃,容納了約600名來自周邊村鎮的學生。

學生在校參加“三月三”活動。興業縣葵陽鎮新榮小學供圖

學生在校參加“三月三”活動。興業縣葵陽鎮新榮小學供圖

中午11點半,新榮小學已經放學,校園裡一片歡聲笑語。操場上,孩子們嬉戲打鬧,身后的百年大樹郁郁蔥蔥,如守護者一般佇立在校園中央。校長龐文喜執教三十余載,與新榮小學共沐風雨,見証一間間簡陋的平房教室變成三層高的教學樓,向記者介紹發展歷程時頗為自豪。

這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教學樓涵蓋了音樂、美術、計算機等功能室﹔空閑的樓梯間經過改造變成“楓華書屋”,連環畫冊有了棲息地﹔拾級而上,兩側牆面挂滿了學生的繪畫作品。“我們把過去的舊瓦房全都拆掉重建,花了20多年的時間,但是完善硬件設施只是基礎,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龐文喜說。

新榮小學的計算機教室。黃紫玥攝

新榮小學的計算機教室。黃紫玥攝

“努力讓每一名師生都得到發展”,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新榮小學切實踐行的辦學理念。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興業縣在穩步擴充鄉村教師隊伍規模的同時,也不斷通過轉崗等方式,補充體育、音樂、美術等緊缺薄弱學科的師資力量,讓農村學校的課程設置更加豐富多彩。

兩年前,新榮小學語文老師黃靜靜參加了縣裡組織的轉崗培訓,成為一名美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她把心理疏導與美育相融,透過學生的作品了解他們的世界。“以美育人,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美術不僅能啟迪孩子們感受美、欣賞美,還能療愈內心。村裡不少孩子常年見不到父母,看起來懵懂,實際上內心的孤獨無法表達,而繪畫是一個宣泄的出口。”黃靜靜表示。

新榮小學美術教室一隅。黃紫玥攝

新榮小學美術教室一隅。黃紫玥攝

黃靜靜是名“90后”教師,彼時大學畢業的她決定在新榮小學教書,家裡多少有些憂慮。如今,工作8年的她成為新榮小學的副校長,即便有機會轉到縣城的學校上班,還是願意每天早上開車半小時到村裡教書。不僅如此,這兩年學校還迎來了三位“00后”老師。“來這裡走一趟就知道它的好了,我們能做的事情很多,收獲的更多。”黃靜靜說。

看著調皮、叛逆的小孩愛上美術課,向老師敞開心扉,黃靜靜獲得的不僅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學校的美術室裡有這樣一句標語——色彩繪畫夢想,藝術點亮人生。標語之下擺放著琳琅滿目的作品,玻璃瓶上的草原、木塊上的星空、瓦片上的彩虹……這些鄉野常見的物件被畫上五彩斑斕的夢。“這一筆一畫都能成為一顆等待發芽的種子,隻要能種下這個種子,就夠了。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它一定會有機會破土而出。”黃靜靜堅定地說。

真正的生機來自希望,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的就是這份希望。

這幾年,即便現實條件有限,但興業縣依然保障教育經費“兩個隻增不減”,2019—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分別為:21.77%、21.94%、22.30%和23.60%。不僅如此,興業還做到了教師編制優先使用、教育用地優先安排、教育項目優先落實。“優質均衡”何解?興業以“把最好的資源給教育”作答。

(責編:覃心、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