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廣西東蘭:乘鄉村旅游之風 謀特色發展之路

2023年12月21日09:34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東蘭紅水河沿岸風光。人民網 付華周攝

東蘭紅水河沿岸風光。人民網 付華周攝

層林盡染,碧波蕩漾,景色宜人。近日,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巴學村鄉村振興協理員韋亮益帶著一隊游客參觀了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列寧岩、紅七軍軍械庫舊址和野戰醫院舊址……今年7月以來,巴學村紅色旅游持續升溫,短短幾個月就接待了游客30余批次、2000余人次。

近年來,東蘭縣以夯實基層黨建引領、發展紅色文化旅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目標,探索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鄉村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模式,奮力走出一條適合革命老區的振興之路。

紅色旅游聚人氣

“村民吃上‘旅游飯’后,對保護生態環境和革命歷史遺存更加重視了。”巴學村黨支部書記黃裕德坦言。近期,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2023年廣西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鄉)名單,巴學村名列其中。

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列寧岩。人民網 付華周攝

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列寧岩。人民網 付華周攝

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紅色底蘊,東蘭縣把推動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秉承“修復一處舊址、打造一個景點、帶活一方經濟”的理念,高度重視紅色資源傳承和保護開發工作,致力於將東蘭建設成為全國紅色旅游勝地。

該縣把列寧岩、壯鄉將軍紀念館等紅色地標變為“實景課堂”,讓廣大黨員和群眾在紅色旅游中沉浸式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截至目前,東蘭縣境內共有革命遺址遺跡45處、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27個,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精品路線9條。今年上半年,該縣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79.81萬人次,旅游總消費達18.49億元。

綠色名片煥生機

近期,東蘭的18.5萬畝板栗迎來採收季,山坡上成片的板栗林郁郁蔥蔥,飽滿的栗果挂滿枝頭,前來收購的客商絡繹不絕。今年,該縣預計板栗鮮果產量達2.6萬噸,產值達1.5億元以上。

東蘭縣堅守保護生態環境、保留鄉村文脈和保障農民權益“三條底線”,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近三年來,該縣累計完成植樹造林8.3萬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均高於98.9%,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4.35%,有71.4%的鄉鎮獲評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有4個景區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

綠色,已成為東蘭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也為東蘭帶來更多紅利。從“重環保”提升到謀求生態品牌發展,東蘭打造出“山清水秀生態美”的新名片,先后獲評“自治區級生態縣”“中國最佳綠色生態縣”“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美麗鄉村齊發展

說起鄉村的變化,東蘭縣大同鄉信河村的村民們喜上眉梢。“過去,由於地處偏遠、山路難行,我們村的發展比較難,美景藏在深閨無人識。”信河村黨支部書記盧榮橋說,該村黨支部班子求新思變,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引導群眾發展漁業、芒果、三月李等特色產業,引進農文旅一體化旅游項目,成效明顯,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雙增收”。

信河村萬畝油茶種植基地。東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信河村萬畝油茶種植基地。東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東蘭縣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帶富能力,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採取“黨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做大做強食用菌、蘭花、油茶、富硒米、花椒等優質綠色產業。國家科技特派團廣西東蘭團專家成員、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等到鄉村施展才華、引領村民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不斷豐富創新,逐步形成“人來、村活、業興、文盛”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該縣共建成各級產業示范區204個,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1家﹔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三品一標”認証17個、富硒農產品認証2個、“圳品”優質農產品認定3個,東蘭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李芳芳 付華周)

(責編:付華周、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