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成勢 重煥光彩——喜看柳州輕工產業加快振興

一種集體的記憶,正在柳州市復蘇與重構。
柳州是我國西南工業名城、廣西工業重鎮,厚重的工業積澱曾培育出雙馬牌電扇、都樂牌冰箱、蜜蜂牌縫紉機、山花牌彩色電視機、時風牌服裝等風靡一時、門類眾多的輕工業品牌。
遺憾的是,這些曾聲名遠揚的“柳州制造”最終淹沒於大浪淘沙的激烈市場競爭中,成了柳州人記憶中的一抹“工業鄉愁”。
牢記舊榮光,推動新發展。近年來,柳州市全力加快振興輕工產業,力促輕工業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新增量。如今,當地紡織服裝業重煥光彩,智能家電業雄風再現,高端綠色家居與生物醫藥方興未艾……柳州人記憶中的輕工產品,又回來了。
輝煌過往,承載厚重工業記憶
柳州的輕工業曾有多輝煌?在柳州工業博物館副館長李子軍的記憶中,柳州制造的輕工業產品,在市場上是琳琅滿目、行銷全國。
“20世紀80年代,柳州人結婚置辦新家少不了‘三轉一響’‘四十八條腿’,絕大多數的家用產品都是柳州制造。”李子軍回憶,那時市場裡隨處可見柳州制造的名優產品。
他如數家珍般將過去柳州產的輕工業產品從記憶中“搬”出來:家電專櫃有雙馬牌電扇、洗衣機,都樂牌冰箱,龍城牌台扇、電飯鍋、電炒鍋等家用電器﹔食品專櫃上有啤酒廠生產的魚峰啤酒,糖果一廠生產的魚峰山牌糖果等﹔日用品專櫃上則有千裡光香皂、兩面針牙膏﹔床上用品專櫃則有金鳳牌毛巾被、燈花牌床單,還有市木器廠生產的家具……
“產品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時沒有哪個柳州家庭不用過柳產工業品。”李子軍說,柳州鐘廠生產的金聲機械木鐘、市縫紉機廠生產的蜜蜂牌縫紉機、市自行車總廠生產的自行車、市無線電二廠生產的山花牌收音機等柳產“三轉一響”在市場上均有一席之地。“如今,這些品牌的商品大多化為柳州人的記憶。”
如李子軍所言,柳州輕工業產品曾一度紅遍全國。在柳州工業博物館,清楚地記載著柳產家電曾經的“高光時刻”:1982年,柳州市電風扇廠年產雙馬牌電扇24.5萬台,產、銷量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1988年,柳州都樂企業集團生產的都樂冰箱、冷櫃產量達20萬台,總產值2.1億元……
“20世紀80年代,甚至在北京街頭都能看見老百姓排長龍搶購展銷的柳產家電,雙馬電扇、都樂冰箱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老柳州的李子軍說起這些,總是滿臉自豪。
那是這座城市一段輝煌的集體記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曾名噪一時的柳州輕工業品牌,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之中。
位於柳州市柳東路220號的柳州工業博物館,前身是柳州第三棉紡織廠。同樣,“三棉”也已消失。
如何賡續這一產業血脈?柳州人苦苦探索。
蓄能成勢,輕工產業重煥光彩
冬日的柳州,生產熱潮不減。在柳北區的廣西(柳州)現代服裝產業園裡,一幢幢標准廠房拔地而起,入駐園區的企業開足馬力,忙著趕訂單。
在廣西桂卓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智能智造車間生產線上,700多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生產新款冬季棉衣、羽絨服等產品。作為知名運動品牌361°服裝在福建省外首家、也是廣西唯一的核心供應商,該企業目前已建成26條生產線。公司總監熊善璋告訴記者,由於訂單充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產值超1.2億元。
熊善璋見証了這座現代服裝產業園從無到有,到快速成長的驚人速度。2018年底,該園區才開工建設,如今一至三期已建成投產,聚集了包括桂卓公司在內的近30家紡織服裝企業。
紡織服裝業在柳州工業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世紀80、90年代,柳州紡織服裝業發展勢頭迅猛,產值佔到該市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時風牌花布,海燕牌、花籃牌針織汗衫等知名品牌,是許多老柳州人的記憶。
重振紡織服裝產業,是很多柳州人的期望。在大家的翹首以盼中,廣西(柳州)現代服裝產業園動工建設,推動紡織服裝業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如今,柳州規模以上紡織服裝工業企業已達30家。
不僅是紡織服裝業,智能家電業也回來了。在柳江區,一個規劃佔地面積約1萬畝的柳州智能家電產業集聚區正在崛起。走進其間,隻見各家企業同樣如火如荼地開展生產。“頭部企業”柳州津晶電器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空調外機生產線上,工業機器人揮舞著“手臂”,精准安裝各種空調配件。
近年來,柳州市把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納入新興產業培育工程重點推進。自2019年5月中國家電50強企業志高·津晶集團落戶以來,迅速形成智能家電產業高地,帶動30多家智能家電企業進駐集聚區,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產值35.6億元,同比增長10%。
聚鏈成群,蓄能成勢。紡織服裝與智能家電的強勢回歸,昭示著柳州輕工業的新希望,讓人期待值滿滿。
柳州積極探索新時代輕工業發展新路徑,重點發展智能家電、高端綠色家居、生物醫藥、食品制造、紡織服裝、日用化工六大產業,提出到2025年全市輕工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達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為了護航輕工業發展壯大,柳州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培育龍頭企業,優化發展平台,激活產業發展動力。目前,該市已擁有柳州智能家電產業集聚區、廣西(鹿寨)桂中現代林業科技產業園、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融安香杉生態產業園等多個輕工產業園區,輕工產業已成集聚態勢,規模日益壯大。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輕工業總產值近600億元。
一個千億級輕工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自主創新,注入持續發展動力
記憶中的輕工產業,漸漸重回柳州人的視野。如何確保這一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在柳州人看來,招商引資是促進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這些年,柳州通過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形式,面向珠三角、長三角等先進地區加大招商力度,引進了一大批輕工企業,為輕工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位於鹿寨縣的桂中現代林業科技產業園於2018年10月啟用,目前引進了包括大自然家居、貝亞克木業、良友木業、千森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42家。今年前三季度,該市木材加工和高端綠色家居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8.9億元。
創新是企業永葆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証。近年來,柳州不斷引導企業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企業主導產品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輕工產業體系。
作為柳州智能家電的龍頭企業,津晶家電產品銷售覆蓋全國及東南亞、非洲等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副總經理袁波告訴記者,自落戶柳州以來,公司便建設實驗室、組建研發團隊,並與科研院校合作,不斷提升研發自主創新能力。
從2020年11月首台空調下線至今,柳州津晶研發了超過50款新空調產品。“這背后是對創新的不懈追求。”袁波說。
紅裳服飾是柳州本土30年的老牌子。1993年,企業負責人顏紅創辦這一服裝品牌時,該公司只是柳州五星街附近的一家小店,在小閣樓上制作服裝。如今,小作坊已變成“前店后廠”的民族品牌服裝生產企業,公司民族女裝系列產品擴大生產及產業化項目被列為2023年第三批自治區“千企技改”工程項目和制造業重點項目。
“我們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並逐步發展壯大,靠的是與時俱進、革新創新。”顏紅說,這些年紅裳服飾始終堅持民族文化初心,用匠心打造品質優越的民族服裝專屬定制繡線,現已成為職業化、時尚化、日常化民族服裝的代表品牌之一。
創新之“花”,正讓柳州輕工業結出更多產業之“果”。這,也必將給柳州人留下美好記憶。(記者 張冠年)
記者手記
從輝煌到低谷,再爬坡過坎努力回到高峰,柳州輕工業過山車般的發展史,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風雲變幻與市場競爭的殘酷慘烈,更體現了柳州市矢志不渝振興工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決心。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作為“廣西工業心臟”,柳州更為不易,發展經濟如同駕駛一艘航行在海上的大船,既要做大總量還要做優質量,兩者都是妥妥的“逆風局”。
在這“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關鍵時期,從不服輸的柳州人正破浪前行:堅定信心、凝聚共識,深入實施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制造城攻堅行動,做優做強做大做實“傳統、主導、新興、特色”四篇文章,全力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輕工產業實現新突破、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全市經濟運行呈現整體加快恢復的積極態勢。
前行路上不平坦,惟願工業柳州志更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