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縣:堅持“選、育、管、用”相結合 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

自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以來,共青團灌陽縣委針對團干部力量不足、來源單一、結構不優、人員身份壁壘等問題,聚焦改革團干部選用機制,堅持“選、育、管、用”相結合,著力探索建立高素質共青團干部隊伍。
多源“選”,拓寬團干部來源渠道。破除唯“行政化”選人定式,打破年齡、學歷、身份等限制,拓寬團干部來源渠道,選拔優秀干部進入團干部隊伍。縣級層面,通過調入招考、組織推薦、社會選用、面試考核等方式構建“一正兩副一挂兩兼多名青年團干部”團干部選用模式,將社會組織青年骨干、社會領域優秀人才、在校大學生等優秀青年選拔到團組織中來。截至目前,團縣委共有專、挂、兼、聘團干部15人,干部力量較改革前增加3倍以上。鄉鎮層面,以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公開選拔聘用23名灌陽籍大學生擔任鄉(鎮)團委兼職副書記、村(社區)青年委員,實現9個鄉鎮全覆蓋。
精心“育”,提升團干部能力素質。以為黨育人為目標,堅持集中培訓“育”與實踐鍛煉“育”相結合,著力打造高素質團干部隊伍。通過專題輔導、交流研討、現場教學等方式,讓團干部強黨性、優作風、精業務、添活力。利用灌陽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傳統文化資源,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研學活動,不斷激發團干部的愛國熱情與文化認同。同時給團干部“壓擔子”,通過開發志願服務項目、下發工作清單、明確工作任務等方式加強團干部任職鍛煉,提高業務能力。
嚴格“管”,壓實團干部工作責任。健全團干部管理評價機制,建立“年初承諾、崗位亮諾、行動踐諾、年終驗諾”的考評體系,從基礎工作、重點工作、特色工作、“X”工作四個方面對團干部進行季度評比和年度述職評議,同時強化考評結果運用,及時將考核結果向所在單位黨委(黨組)和縣委組織部反饋,作為團干部評先評優、推薦使用的重要依據。落實團干部“雙重管理”原則,堅持黨建帶團(隊)建工作機制,將黨建帶團(隊)建納入縣委巡查內容和年終績效考評,推動教育系統將黨建帶團(隊)建納入學校黨的建設考評細則。
放心“用”,激勵團干部擔當作為。暢通團干部成長渠道,發揮團干部敢闖敢干、勇於拼搏的勁頭,依托志願者服務項目、青年創新創業、大學生就業、基礎團務等平台和工作,提升團干部的能力與素質,積極推薦優秀團干部到重點單位和重要崗位工作,自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以來,共有5名鄉(鎮)團干部交流到重要崗位。堅持正向激勵,充分調動團干部工作積極性,對於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積極推薦參與評先評優,2023年共評選和推薦先進集體和個人115人(個),極大激發了團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雷梨花)
來源:共青團灌陽縣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