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建設幸福河湖】“大藤峽工程”撬動人水和諧共美“幸福磚”

黃子婧
2023年11月17日12:0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河段,湖面碧波蕩漾,拉運貨物的船隻在江面上留下條條水痕,兩旁起伏的山巒盡顯層疊翠綠。作為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樞紐——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以下簡稱大藤峽工程),便掩映於這綠水青山之間。

從2014年底開工,到2023年9月主體工程完工,九年建設大藤峽工程完成“無到有”的兌現,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和灌溉等綜合效益於一體,如今這項“幸福工程”日臻完善。

航拍大藤峽工程。大藤峽公司供圖

航拍大藤峽工程。大藤峽公司供圖

筑牢生態“綠”,守護一江碧水

11月14日,一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大藤峽工程龍珠島舉行,一批魚苗順著滑道游入庫區。

“今天放流的魚類有赤眼鱒、長鰭光唇魚、暗色唇鯪、長臀鮠四種。我們每年設計放流392萬尾魚苗,目前所投放的魚苗是我們自己培育的。”大藤峽公司工作移民部(保育中心)副主任馬海濤介紹。

仿自然生態過魚通道。大藤峽公司供圖

仿自然生態過魚通道。大藤峽公司供圖

為維護生物多樣性、推動流域生態保護,大藤峽工程通過配套建設紅水河珍稀魚類保育中心、黔江主壩魚道、南木江副壩仿自然生態魚道、大藤峽魚類增殖站、來賓市紅水河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等,著力開展紅水河流域魚類繁殖、保護、監測和研究工作,提供科技保障和設施支持,助力保護、恢復珠江流域水生生態資源。

走進大藤峽增殖站的一個車間,數十個藍色大型魚苗培養缸整齊排列,正在孵化培育珍稀魚類。通過生態科研、創新技術上的持續投入,現在我們已經實現烏原鯉、多線盤鮈、赤眼鱒等9種珠江流域珍稀、特有魚類的親魚培育、魚苗繁殖和苗種培育的全過程技術熟化。

魚苗培養缸內正在孵化培育珍稀魚類。人民網記者 黃子婧攝

魚苗培養缸內正在孵化培育珍稀魚類。人民網記者 黃子婧攝

距離大藤峽工程壩址不遠處有珠江流域重要的洄游魚類產卵場,工程建設對水生珍稀、瀕危魚類的洄游與產卵會造成一定影響。

為減少大壩對魚類通行的影響,工程精心設計建設了黔江主壩魚道和南木江副壩仿自然生態過魚通道。鵝卵石鋪設而成的仿自然生態魚道蜿蜒曲折數公裡,同時疏浚南木江淤積河段、泄放生態流量,從而連通南木江—潯江約30公裡的魚類洄游大通道,保証了魚類的洄游和棲息。

完善通航基礎,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0年,大藤峽船閘投運,黔江河段通航能力從300噸級提升至3000噸級,成為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重要中樞。

大藤峽船閘由上下游兩條引航道、上下兩個閘首、一個閘室組成,總長超3700米。其中,下閘首人字閘門被稱為“天下第一門”,高47.5米。每天,源源不斷的貨船從這裡通江達海。

貨船等待過閘。大藤峽公司供圖

貨船等待過閘。大藤峽公司供圖

“以前,大藤峽壩下至桂平三江口航段,航道狹窄彎曲,水流洶涌,航行條件不好,船舶不允許運輸太多貨物,裝得少賺得少,如今通航能力達到3000噸級,給我們帶來了極大利好。”三裡鎮上江村村民黃阿姨介紹,其家裡從事船舶貨運已經幾十年了,前幾年貸款換了一艘更大的船舶,現在在鎮裡買了房,越過越滋潤,“得益於工程建設,村裡也終於通了新公路,再也不用乘船外出,村裡人都說好”。

當前,大藤峽船閘實現24小時通航,船舶單次過閘時間僅需1個小時左右,每天通航能力16閘次—18閘次,能同時容納6艘3000噸級船舶,效率大幅提升。

大藤峽工程壩址。人民網記者 黃子婧

大藤峽工程壩址。人民網記者 黃子婧

隨著柳江、紅水河、黔江沿線經濟的發展,水運條件的改善刺激了水運運輸需求急劇增加。貨船來往愈加頻繁,如何保証通航的安全性?廣西交通運輸廳、大藤峽公司、貴港海事局等12家相關單位組成大藤峽船閘通過能力挖潛提效工作專班,駐守大藤峽船閘上下游引航道,日夜疏導保通航,最大限度發揮大藤峽船閘效益。

“我們最主要的責任就是保護航道的暢通安全,每天都會進行巡航,包括對貨船的檢查和監督等,保証船員團隊配置符合規范、航道秩序井然。”貴港海事局桂平海事處一級行政執法員林宇航介紹。

船閘通航3年多來,西江干流的航運需求得到極大增長,截至目前,大藤峽船閘累計過船超9.1萬艘,核載總量超2.2億噸,帶動了地方超百億元產業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責編:黃子婧、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