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協同企業“走出去”,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廣西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文化相通,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及民族特點。近年來,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布局推進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發揮壯族地區民族特色,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協同企業“走出去”,探索出校企合作育人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搭建多維國際化平台,加強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
學校牽頭組建中國—東盟能源職業教育聯盟,舉辦中國—東盟能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有效搭建了服務中國—東盟能源類院校開放合作大平台。
一是多元協同共建海外培訓基地,打造特色人培模式。學校與政行企校深入合作,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共建“桂水工坊”4個,構建“教-研-培”一體化合作基地。
二是打造學校國際化教學資源,開展技術技能培訓。開發面向東盟國家職業教育資源13項。馬來西亞、柬埔寨技術人員開展市場營銷、水電站運行等專題培訓3期,培訓人數達400余人。與馬來西亞、柬埔寨的合作院校、企業開展線上線下“中文+職業技能”25場,培訓人數達450人。
創新“四精”人才培養模式,助力水電企業海外發展
在與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柬埔寨分公司聯合開展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針對公司人才技能要求,精招學生開展技術培訓,針對不同學生的自身特點,開展個性化指導,精准組織教學﹔在學生去到工作崗位前,與公司共同商議后精准安放在適合其發展的崗位,在學生到達柬埔寨水電企業工作后精准管理,企業導師指導其制定崗位提升、素質提升等職業規劃。
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國際論壇暨特色項目合作成果展現場。學校供圖
傳播民族及水電文化,促進中國—東盟民心相通
學校著力打造具有水電行業特色、區域民族特點的職教品牌,向國際推廣,傳播好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一是以壯族文化及大禹治水精神為主線,構建由“大禹書院”“靈渠育人基地”“水電德育講堂”組成的特色文化育人體系。編印《中華水文化》等雙語活頁教材、雙語水文化教育系列讀物,培養愛國敬業、有立場的國際水電人才。
二是學校積極與海外合作企業、院校開展各類中國文化活動。在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柬籍員工來學校開展中國傳統文化體驗之旅期間,舉辦中國茶藝,文藝表演、壯族文化體驗等中柬文化交流活動,展示和分享文化習俗、文化特點,促進中柬文化的交流互鑒。
三是打造“隔空技能大比拼”特色人文交流品牌活動。與中國華電發電運營柬埔寨有限公司圍繞電氣自動化、水電站運行等主題開展隔空技能大比拼,師生以大比拼為載體,以比賽促進師生交流、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間的技術規范,教育特色,增進了中外青年間的技術交流與文化傳播。(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